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舆情 > 正文

决不能让“伪降解”消解最严禁塑令

2021-02-03 13:17:13    羊城晚报

纸吸管、木餐具、可降解塑料袋……自今年1月1日禁塑令正式落地以来,各种传统塑料制品的应用替代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广泛流通。其中,成本更低、体验感更好的可降解塑料制品一跃成为市场新宠儿,迎来井喷。但据报道,可降解塑料市场也混入了“伪降解”。(2月1日《中国新闻周刊》)

从“限塑令”到“禁塑令”,展示出我国进一步遏制“白色污染”的决心。为实现禁塑,相关部门一方面采取了“堵”的策略,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等;另一方面,采取了“疏”的策略,以布袋、纸袋、可降解塑料袋替代不可降解塑料袋。

从市场情况看,今年实施的“最严禁塑令”效果正在显现,可降解塑料需求爆发就是证明。有生产可降解塑料袋的企业表示,“工厂已经满负荷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3月份”。有研报也指出,到2025年,预计中国可降解塑料需求量为238万吨,市场规模可达477亿元。塑料市场将走向环保化。

但从报道可见,可降解塑料市场的产品并非完全可降解,还混入了“伪降解”产品。所谓“伪降解”,实际上是由传统塑料材料+各种添加剂合成,最终实际降解率低,并不满足可降解产品需求和生化标准。一些所谓可降解材料,分解物无法被环境吸收,反而因为肉眼不可见,对环境造成更大危害。

“伪降解”产品出现,原因之一是商家受利益驱使。由于非可降解和可降解材料之间存在巨大的价格差异,商家从中看到了“商机”,以低于正常可降解塑料产品价格的“伪降解”产品来获取更多利润,同时打着“可降解”的旗号来逃避监管。

另一个原因是,目前缺乏统一的强制性标准。虽然在可降解塑料领域有一些标准,但因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采用不同标准,这就给了“伪降解”产品浑水摸鱼的空间。去年9月,行业协会制定了业内公认的标准,但由于权威性不够且缺乏强制力,所以,还需要国家部门制定强制性标准。

“最严禁塑令”是目前我们遏制“白色污染”的最强武器。但如果不能杜绝“伪降解”产品,“最严禁塑令”的实施效果就会被消解。

作为普通消费者,显然无法甄别和判断可降解塑料的“真”与“伪”,甚至商场超市采购人员也没有识别能力,那么在“禁塑时代”,“伪降解”产品就会以“可降解”的名义混迹于“塑料江湖”。这是“最严禁塑令”制定者不希望看到的,也是公众不愿意看到的。

要有效监管杜绝“伪降解”,为可降解塑料制定统一的强制性标准是基础。这个标准出台越早,越有利于“最严禁塑令”见效。在这个标准基础上,再对可降解塑料产品的生产、销售环节加强质量监管,并对违规者从严处罚。

“最严禁塑令”关乎环境安全和公共利益,实施不容“打折”。这应该成为有关部门、各地政府、行业协会、消费者和企业的共识。各方都应对“伪降解”塑料产品大声说“不”。(冯海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云上”消费旺 配套更须跟上
下一篇:直面长租公寓痛点,规范才能走得更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