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舆情 > 正文

舆论呼吁相关部门协同治理寒假有偿补课

杨三喜    2021-01-11 11:04:53    光明日报

中小学生即将进入寒假模式,有偿补课的消息尤其刺眼。近日,有媒体记者在吉林长春调查发现,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一再禁止在校教师有偿补课,但部分培训机构和在校教师仍顶风而上,有的教师补一假期课的违规收入“够买一辆轿车了”。与正常的工资相比,有偿补课的收入实在太诱人。非在职教师每小时200元,在职的可以达到每小时700元至1000元,有的甚至超过2500元,辛辛苦苦上一个月班,可能不如补几个小时课。而即便被查到了,处分也不外乎警告、记过、降级、扣薪等处罚。这是部分在职教师顶风作案,违规有偿补课行为屡禁不绝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蓬勃扩张,这既可能是部分教师课内不讲课后讲,也可能是因为学生课上没听懂需要课后补,或者因为觉得学得不够、“没吃饱”。总之,在不少地方都出现了不管成绩好坏都去上培训班的现象。长春市发布的2019年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结果年度报告就显示,高二阶段有5成以上的学生每周参加1至5个课外班,可见这种需求之旺盛。这种补课需求可以理解,它其实是当下中国教育最真实的写照。其中既有正常的一面,应该探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去满足;也有非理性的一面,需要通过加强和改进教育治理的方式去疏导。无疑,治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就应该是一个重点。

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首先是严重违反师德规范,从教育部到地方教育部门都三令五申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从现实来看,部分在职教师的“课时费”之所以远高于非在职教师,不仅因为在职教师更了解学生情况,也不排除存在家长以补课费的方式变相给教师红包的情况,以求教师对自己孩子多加照顾,这就不仅是师德问题了,而是严重的教育腐败行为。

一些教师抱着“义务教育辛辛苦苦,校外补课发财致富”“校外补课也是劳动所得、凭知识赚钱”的观念违规有偿补课,严重破坏教育教学秩序,破坏教育公平,损害教育生态,甚至还暗藏违法行为。为了让更多学生选择课后补课,部分教师可能课内不讲课后补课讲,增加补课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将直接导致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无力支付高额补课费的孩子的基本教育权益受损。此外,以补课费的形式变相收红包对广大严于律己、坚守初心的教师来说,也是莫大的伤害,其对教育生态的伤害可想而知。然而,面对这一现象,又的确很难找到一个立竿见影的治理办法。已经有太多的事实说明,在利益、市场需求面前,禁令管不住教师的有偿补课行为。只有监督动真格,有力查处违规行为,不断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才能让红线真正有震慑力。

因此,要加大对在职教师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常态化监管。尤其是后者,为在职教师违规补课提供渠道和平台,同时通过夸大宣传等手段刺激家长焦虑,催生补课需求,是教师违规补课的重要中介。在寒假即将到来之前,监管部门要未雨绸缪,积极做好监管和应对。而从长远来看,推进教育评价总体改革,改变“唯分数”论的招生录取方式,同时改变社会的用人评价观念,才能构建多元评价标准的教育生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互联网成非法集资滋生蔓延重点领域
下一篇:扫描河北疫情,这十条防疫认知误区与启示请重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