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曹磊、四级调研员傅晨介绍了陕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情况并答记问。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曹磊介绍,陕西省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推动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修复,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陕西贡献,体现了陕西担当。目前,陕西省分布有野生脊椎动物931种,其中,哺乳类151种、鸟类560种、爬行类54种、两栖类26种、鱼类140余种;以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和朱鹮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计15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37种,Ⅱ级保护野生动物122种;省级保护动物52种。种子植物4600余种,中药材3291种;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212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6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23种,地方重点保护植物183种;我省境内拥有丰富的大型真菌资源,已知大型真菌达到394种,羊肚菌、牛肝菌、鸡油菌等是我省具有代表性的珍稀野生食用菌;在秦岭地区,已经查明的大型真菌有207种,隶属于2亚门4纲14目47科112属,其中子囊菌亚门29种,担子菌亚门167种。
陕西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制定和实施相关法规规划、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政策体系,通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不断强化就地与迁地保护,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全省生物多样性实现恢复性增长。秦岭红豆杉、珙桐、独叶草、华山新麦草、太白红杉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野生蕙兰种群分布扩大到秦岭北麓,陕西羽叶报春时隔100多年,于2015年在陕西洋县被重新发现。有着优异生态环境“天然指示器”之称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独叶草,今年6月在秦岭太白山海拔2700米以下区域首次发现。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增幅、密度、DNA调查获取率,秦岭人工繁育林麝存栏数量均为全国第一。朱鹮被国际鸟类保护联盟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延安子午岭林区的华北豹种群也是国内发现数量最大和密度最高的豹种群。开展秦岭细鳞鲑人工驯养、繁育和增殖放流,野生资源得到逐步恢复。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依法依规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并加强科技支撑和公众教育,在全社会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
今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COP15大会通过了《昆明宣言》,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契机、提出了新要求,注入了新动力。陕西省将以此为新起点,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强化自然生态系统监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公众从自身做起,一起守护生态环境。(江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