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

2021-11-04 18:46:22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于11月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陕西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邀请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王若燕、生态环境执法局副局长田平利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答记者问。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王若燕介绍,2020年,陕西省50个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2%,优于国家考核目标2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全部消除;水质总体评价提升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27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6个城市黑臭水体完成整治,达到长制久清,水环境质量达到近20年来历史最好水平。

2021年1-9月,陕西省河流总体水质良好。111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95个,占比85.6%,与去年持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4个,占比3.6%,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纳入国家考核的33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100%。

构建制度体系,全面推进碧水保卫战。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已将碧水保卫战工作纳入考核体系,与各市(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部门职责分工、按月调度重点工作进展,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重点任务落实。建立了以省委书记、省长任总河长的省级河长制工作体系,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相继修订出台了《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条例》,制定实施了《汉丹江流域(陕西段)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开展了渭河、汉丹江流域污染补偿。突出黄河、长江分区保护,按照“三水统筹”思路,编制完成《陕西省“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印发了《陕西省2021年碧水保卫战工作方案》。

聚焦重点河流,黄河流域水质显著改善。对渭河、延河、无定河实施“一河一策”治理,渭河入黄潼关吊桥断面水质从过去的劣Ⅴ类提升至Ⅱ类,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针对石川河水质反弹问题,印发了《石川河水生态环境保护抓点示范工作方案(2021-2022年)》,以基流保障、点源治理、面源防控为抓手,推动石川河水质全面向好,今年1-9月石川河岔口断面由2020年的Ⅴ类提升至Ⅲ类,水环境质量同比变化情况在全国排名第2。

推动规范管理,有效保障水源地水质。陕西省共划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766个,其中市级46个、县级131个、乡镇及以下589个。累计对市级、县级和“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区内910个环境问题进行了整治,确保了水源保护区水质安全。

部门联合发力,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省住建厅联合生态环境厅协同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组织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建立健全黑臭水体长效排查机制。排查城市黑臭水体26条,截至2020年底,全省26条黑臭水体全部实现“长制久清”。

坚持减排扩容,工业治水能力显著提升。在积极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造纸、制革、印染等小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业污染减排。通过环评限批等手段,推进工业集聚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42个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全部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并与环境执法监管平台联网。大力推进工业节水,2020年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37.27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5.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1.73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2%;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

加快设施建设,生活污染治理提质增效。截止到2020年底,陕西省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12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516万吨,是2015年6倍左右。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5%和93.5%,新建污水管网长度2067.1公里,消除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空白区49平方公里。

防治面源污染,农业农村环境整治提速。“十三五”期间,陕西省计划整治建制村4200个,实际完成整治6359个,完成率151%,超额完成整治任务。

提前组织推进,入河排污口管理逐步完善。2020年5月,排查出黄河干流及一级支流3026个排污口,对黄河干流中105个存在问题的排污口实施整治,截至10月底,已整治完成94个。

提升应急能力,有效防范水环境风险。经陕西省政府同意,与上下游甘肃、河南、四川、湖北四省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突发环境事件七年连续下降。聚焦输油管道隐患整治,陕北地区已建成各类拦截坝3200多座,在延河、无定河等主要河流的关键点位,建成322座较大的应急拦污设施。

下一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将突出黄河流域污染治理和长江流域水质保护,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打通岸上和水里,开展协同治理,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张言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扬州运西船闸打造绿色水上交通走廊
下一篇:保护生态 打通“两山”转换通道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