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10月26日举办了解读《朱鹮保护蓝皮书》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表示,朱鹮是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物种、秦岭生态文化的重要标识,保护朱鹮是守护秦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0年来,陕西的朱鹮保护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朱鹮从“发现”,到“保护”“繁衍”“复兴”,实现了涅槃重生的生态奇迹。这次陕西省林业局组织专家在系统总结、深入研究、广泛讨论、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形成《朱鹮保护蓝皮书》,涵盖朱鹮概况、朱鹮“灭绝”和重新发现、朱鹮保护研究、主要保护措施、朱鹮保护成效、朱鹮文化与对外交流和朱鹮保护展望7部分内容。
朱鹮是起源于60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的古老物种,被誉为“东方宝石”,属鹈形目鹮科鸟类,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截至去年底,陕西朱鹮种群数量已从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5257只,占全国的79.45%,占全球的68.67%。朱鹮作为和平使者、友谊象征,曾经7次承担我国“外交”重任,“朱鹮文化展”亮相日本大阪G20峰会,朱鹮文化论坛登陆韩国首尔。2019年,朱鹮成为国庆70周年青山绿水方阵的一员。今年,朱鹮与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秦岭四宝”组团成为“十四运”吉祥物。朱鹮已经成为陕西乃至中国的生态名片、文化名片、外交名片。
在40年的保护实践中,陕西省林业局已探索形成了“就地保护为主、易地保护为辅、野化放归扩群、科技攻关支撑、政府社会协同、人鹮和谐共生”的朱鹮保护模式,为拯救濒危物种提供了可借鉴方案。
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朱鹮已经基本摆脱了濒临灭绝的风险,但是受其生存环境和自身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朱鹮保护的未来依然充满挑战。下一步,陕西将积极作为,不断发展和完善朱鹮保护模式,在实施秦岭北麓连续10年野化放归行动的同时,科学推进其他历史分布区野化放归,促进朱鹮种群持续扩大扩散,实现野生种群稳定、可持续繁衍,让朱鹮生生不息、自由翱翔。(任绿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