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青海:22项措施助草原生态良好牧民增收双赢

2021-09-13 19:50:05    农民日报

近日,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青海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青海省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形成了22项具体措施,这也是近20年来青海省政府出台的草原保护修复方面的重大政策措施。

据悉,青海省大部分地区是草原牧区,草原既承载着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固碳减排、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生态功能,具有强大的生态价值,而且是全省百万牧民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生产资料,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阵地,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草原保护修复不能离开利用谈保护,特别是在当前青海牧区二三产业尚不发达,牧民收入主要依靠以草原为基础的草地畜牧业的情况下,更要注重草原的生态属性和增收致富功能。

《若干措施》在推动牧区民生改善、促进农牧民增收上有何安排?据悉,下一步,青海将通过落实以草定畜、合理利用草原,发展草牧业,引导生产方式发生转变,保障全省现有牲畜饲草供给,支撑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实现草原生态良好和牧民增收致富的双赢。以家庭牧场、合作牧场、饲草基地等建立休闲康养场所,发展地方旅游康养产业,转移富余劳动力,实现转产转业,增加收入。特别是通过创建国家草原自然公园,鼓励牧民参与经营、服务生态旅游、兴办农牧家乐、加工销售农畜产品等就地解决就业,拓展增收渠道。

另外,青海将通过引导农牧民承担草原管护,参与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等增加收入,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目前,全省设有草原生态管护岗位4万余个,年管护补助总额达到9亿多元,年人均管护补助达2万多元。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工程项目,带动和培育了全省草原生态修复队伍350多支,有机肥厂家50家蓬勃发展,每年吸纳参与草原生态建设的牧民有2万余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级保护动物红海龟人工繁育成功
下一篇:“垃圾山”变青山绿坡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