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湖北襄阳探索破解护绿难题

赵辉 马应华    2021-09-10 10:44:10    中国绿色时报

8月28日,大雨初歇。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佘营村党支部书记郝建斌皱起眉头——在雨水的滋润下,村里2.5万平方米绿地上的野草疯长起来。

“今年1至8月,村里先后5次聘请专业公司来除草,8到10人要耗时半个月,每次支出劳务费用近万元。”他说,“2020年村集体收入不足20万元,除草费压力有点大。”

2015年以来,襄阳市持续开展“绿满襄阳”系列行动,村庄绿化面积不断增加,省、市级森林乡村层出不穷,但“有心植绿无力管护”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如何破解?一些村落做出有益探索。

种植经济林 谁管护谁受益

8月底至9月初,是秋茶管护最关键的时期。

站在南漳县肖堰镇周湾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能望到大山间的片片茶园人头攒动,村委委员冷孝军介绍,全村林地2.1万亩,其中茶园面积1.1万亩,茶产业是村集体最主要的经济收入。

周湾村山林资源丰富,但长期无人管护导致林木品种低劣,经济价值低。2016年起,在村两委的带动下,村民一边发展茶园,一边培育栽植紫薇、月季等景观林木,总计5万余株。

“茶园好说,销售春茶和秋茶都有收入,村民管护热情很高。”冷孝军介绍,村里已成立6家茶叶加工厂和5家茶叶种植合作社,村民在茶叶产业链上收获红利。

至于景观林木的维护,村里双管齐下——村里开发公益岗位,聘请13名生态护林员负责,每人每月工资4000元。按照“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村民与村集体签订管护承包协议,林木产生的果实、新苗等收益由承包户获得。

因为发展经济林木,周湾村植绿护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今年春季植树期间,全村又栽下1万株新苗,被评为襄阳市级森林乡村。

引入社会资本 管护与收入挂钩

走进襄州区双沟镇八里岔村的三叶园林种苗基地,5500亩土地被划分成若干个方方正正的地块,苗木之间的株距整齐划一。

2018年,三叶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进驻八里岔村,通过流转土地方式建起种苗基地,目前投资已超1亿元。

如何将失地农民镶嵌在苗木基地产业链上?“一是流转费,二是聘请他们在基地务工。”公司董事长金玉兔介绍,每年土地流转费超过300万元,同时基地聘请的长期工50余人,季节性用工还需200人,2020年支付员工工资超过500万元。

55岁的村民李祖银是基地的长期工,从事育苗、修剪、打药等工作,2020年总收入超过4万元,远超以前种粮时的收入。“按照公司的考核机制,不管是种植还是管护,都与收入挂钩,哪能不用心?”他说,“去年基地引进新技术,采用容器种树,村里上百人学着干、比着干,大伙劲头足着呢。”

在金玉兔看来,基地还有潜力可挖。公司下一步将结合具体工作岗位,设置更符合实际的考核标准。让每一锹土、每一桶水都与个人收入有关,大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更高。

发展乡村旅游 反哺植绿护绿

一条乌黑的沥青路蜿蜒穿梭,两旁的杏树、桂花、红叶石楠、金丝垂柳交相辉映。这里是2020年襄阳市级森林乡村、襄城区尹集乡肖冲村,全村绿化面积约75万平方米。

“植树造林,讲究三分造七分管。”村支书肖国斌说,“要想让村民自觉参与管护,就要让他们享受植树造林的红利。”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交通闭塞、旱涝不均,肖冲村各项经济指标一直在全乡垫底。进入21世纪,村里通过植树造林、发展乡村游逐渐富裕起来。村在林中、房在绿中。2019年,肖冲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已成为襄阳市近郊乡村游重要目的地。

肖国斌介绍,村里将护林公约写进村规民约,并制定奖惩制度。对集体所有的绿化林带,实行管护承包;对公共区域栽植的树木,实行门前管护责任制,与村民福利和上级优惠政策兑现挂钩;对农户房前屋后栽植的树木,由村民自行负责管护,调动个人管护积极性。

农家乐经营者王建生精心管护着自家门前3棵大柳树,清洁、除草、修剪都亲力亲为。今年春季的“杏花节”期间,王建生经营的农家乐接待游客近千人次,销售收入过万元。“游客来肖冲村,不就是为了看花红柳绿吗?这些树,就是咱们的摇钱树,一定要管护好。”他说。

以植树造林发展乡村旅游,2020年肖冲村村集体收入达到58.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18万元。有了生态旅游做支撑,村里已形成承包户与群众相结合的养护管理网络,植绿护绿更有保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甘肃天水以国土绿化推动乡村振兴
下一篇:浙江推进竹产业数字化省县联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