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发布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典型十大案例。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吴家胜、柳丹、刘兴泉等利用暑期时间组成专家组,调研了千岛湖珍稀植物园、汾口生态湿地、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梅城古镇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为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进行技术指导。
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主要包括建德市、淳安县、常山县、开化县的4县(市)七大领域的79个项目。通过一个暑假的调研分析,专家们发现钱塘江源头区域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现已完成岸线治理446公里,废弃矿山治理面积2001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780公顷,土地综合整治面积4328公顷,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面积32.12万平方公顷,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面积5153公顷。
在建德市,新安江综保工程完成下涯湿地1.6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打造特色生态绿廊,梅城古镇打通内城水系。淳安县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方法对千岛湖流域生态系统治理,搬迁生态风险点235处,拆除生态敏感点及环境不协调建筑38.85万平方米。专家团队针对当地着重于生态系统的重构与生态承载力的恢复、提升提出了建议。
常山县依托常山港治理二期工程,打造了常山县山水林田湖草融合统一的重要生态水脉,将“地质+生态”领域的关键技术运用到废弃矿山治理与恢复中。在开化县,专家们深入古田山等地调研,系统实施古田山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国家级保护动物数量明显增加。全县生态环境逐步向好,试点区内森林面积增加786平方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至90.4%。
通过深入调研和问诊把脉,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团队认为,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浙江样本,也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要示范,让美丽浙江呈现多元之美、系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