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拥有14项世界自然遗产,4项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均位列世界第一。自然遗产保护促进了绿色发展,助力了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据统计,每年遗产地旅游直接收入超过140亿元。
据介绍,我国18处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总体保护状况良好,无濒危状态遗产地。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全球世界遗产保护状况的权威评估报告显示: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中,全球整体状况处于“好”和“较好”的比例为63%,中国比例为89%;全球处于危急状况的7%,中国为零。评估报告显示我国整体保护状况明显优于国际平均水平。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利用始终坚持资源保护与民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基于遗产地的特点,通过特许经营、利益共享、生态补偿、生活补助等多种方式惠及民众。通过开展适当的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等,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遗产地保护与当地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协调发展。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国丹霞、云南三江并流等自然遗产地将自然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依托自然遗产地资源,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高质量地完成了脱贫攻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