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科学推进国土绿化 业界: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生态保障

2021-06-21 20:18:28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余璐)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完善政策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提出了引导和促进科学绿化的政策制度措施,为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建设美丽中国指明方向。

科学绿化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指导意见》指出,科学绿化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绿水青山的内在要求,是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对记者表示,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已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森林面积达到2.2亿公顷,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

“但是,我国总体上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推进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任重而道远。”刘东生指出,近年来,一些地区在推进国土绿化中,还存在急功近利,违背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科学原则等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以生态建设之名行生态损毁之实的生态形式主义问题,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能有效指导各地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十分必要。

《指导意见》共3个部分16条,对科学绿化提出了哪些明确要求?刘东生用4个关键词进行了概括:在哪造,造什么,怎么造,怎么管。

“关于在哪造的问题,要做好绿化相关规划,做到‘多规合一’;关于造什么的问题,须做到以水定绿,做到国土绿化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关于怎么造的问题,要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宜封则封、宜飞则飞、宜造则造;关于怎么管的问题,要建立完善养护管护制度和投入机制,保证成林率。” 刘东生说。

科学绿化坚持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

科学绿化是对整个林草生态建设的高水平顶层设计,要求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按照自然禀赋的差异进行科学谋划。

《指导意见》指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尹伟伦表示,科学绿化就是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开展绿化和生态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使生态系统发挥更大的生态功能和生产潜力,提升生态建设、生态工程的综合效益。

“《指导意见》是提升绿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导文件,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它将长期影响我国森林质量、功能以及可持续经营,对构筑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发挥重要作用。”尹伟伦说。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大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力度,优化森林结构和功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和碳汇能力。

记者了解到,2020年我国完成造林677万公顷、森林抚育837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283万公顷,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进一步提升。

刘东生指出,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具有固碳作用,森林大概吸收8%,草原大约是1%,湿地大约0.5%。因此,生态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介绍道,我国已有194个国家森林城市,覆盖全国26个省份,还建设了一批森林乡镇、森林村庄。下一步还将通过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加碳汇总量,为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

“十四五”时期,科学绿化工作将如何走深入走实?刘东生谈到,未来一段时期,整个绿化工作将由过去注重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推动大规模国土绿化。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刘世荣表示,绿化是一个长期任务,必须久久为功。一方面,要遵从生态学的原理及演替规律;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国土绿化的质量水平;再一方面,要把过去简单增绿拓展到为人类的繁衍和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的绿化。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司长张炜则谈到,要根据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开展科学绿化试点示范,指导试点省编制实施方案,强化省级层面科学绿化的顶层设计。

“下一步,将抓好《指导意见》贯彻落实,科学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良好生态保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刘东生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国荒漠化沙化石漠化面积持续缩减
下一篇:中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将施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