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生态逆转 华北豹王者归来

贾生平 陈永锋 赵罡    2021-06-09 15:59:57    中国绿色时报

子午岭遗存的秦直古道 张建安摄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抓拍的华北豹

 

子午岭林区八面窑瞭望塔 杨永岗摄

 

百年前,我党从南湖的“一叶扁舟”启航,搭载着各族儿女劈波斩浪,成长为现在的“一艘巨轮”;40年前,子午岭林区从林木匮乏到满山葱郁、鹿豹成群,依然是经过一路荆棘。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延安南部的富县境内,这里曾经森林破坏严重、气候恶劣不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革命圣地延安的生态建设,1999年,延安在全国率先试点退耕还林,后又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从“兄妹开荒”到“兄妹造林”,老区人民改天换地,终于实现了生态逆转,子午岭林区的森林植被覆盖面积显著扩大,野生动植物所受的人为干扰大大降低,成为黄土高原地区动植物种类最多、植被类型多样,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天然次生林区。

华北豹一直是子午岭的传说,它像是一个神秘部落的首领,霸气威严又充满魔幻色彩,它是这个部落里当之无愧的王者。

华北豹全身遍布黑褐色花斑,像古代的铜钱,黄色的毛皮上镶嵌着黑色的斑圈,因此又称之为金钱豹,是我国独有的金钱豹亚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位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关于它的一切都弥足珍贵。它生而高贵且与众不同,那双炯炯有神的双眸,散发着凛冽的气息,闪电般的速度助它披荆斩棘,它身体强健、行动敏捷、能跳善爬,还有俯瞰一切的霸气,似乎只要它一声吼叫,整个森林便会颤抖,万众生灵皆会俯首称臣。子午岭林区因为有了它的存在,而有了灵魂。

2012年3月19日,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第一次在保护区管理局野生物种监控室看到了野生华北豹在保护区活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对子午岭的监测研究表明,延安境内子午岭林区是华北豹的关键分布区,这里的野生华北豹种群数量在110只左右,是迄今我国已知数量最大、密度最高的野生华北豹区域种群。

专家认为,随着野生华北豹种群在延安的持续增长,延安将成为野生华北豹种群向其他地区扩散的“根据地”。透过监控设备,华北豹在村口“悠闲溜达”,“携家带口”漫步林区,这些画面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逐渐揭开了子午岭“秘境之王”神秘的面纱,这也佐证多年来延安地区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的实施让子午岭林区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生物链圈,是延安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的直接标志。

因为,以子午岭林区繁衍栖息110只左右的华北豹“家族”来看,一只华北豹一周捕食一只狍子,一年需要捕食52只,运用国际通用的1/10定律计算,子午岭林区至少需要生存57200只食草动物供华北豹繁衍生存,才能维持子午岭林区生态平衡。同理,豹猫、狐狸、黄猴貂等小型食肉动物也在组建自己的食物链,同样要食草小动物来支持,可见子午岭林区的水草丰富程度、空气纯净指标已足够支撑起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随着科技手段的飞速发展,为加强生态保护,林区巡护手段也逐渐从人防向技防过渡,自2014年子午岭林区建立红外相机长期监测网络,到如今各种科技手段加持,这无疑为子午岭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加固了一层“科技墙”。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2021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子午岭将进一步筑牢“子午岭”这条绿色生态廊道,擦亮“华北豹”这张亮丽名片,以优异的生态环境,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子午岭档案

子午岭山脉,又名横岭、桥山,位于北纬33°43'-41°16',东经100°54'-114°33',北至榆林市定边县马鞍山,南到咸阳市淳化县嵯峨山。南北绵延400多公里,东西宽60-80公里。因与本初子午线方向一致而得名。

子午岭处于黄土高原的腹地,为陕甘两省的界山,涵盖甘肃的环县、华池、合水、正宁、宁县,以及陕西的定边、吴旗、志丹、富县、黄陵、宜君、铜川、印台、耀县、淳化和旬邑等县区,总土地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其中甘肃境内1.1万平方公里、陕西境内1.2万平方公里,海拔1600-1907米。

该地区是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同纬度的西缘,是森林草原向草原植被的过渡地带,植被成分以华北植物区系成分为主,是黄土高原现有保存最好的植物群落。作为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子午岭对保障黄河安澜和黄土高原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子午岭是一座历史名山,在陕西境内也称“桥山”。在其山脚下,有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

在革命战争年代,子午岭又是陕甘游击队长期活动的重要区域。子午岭对于弘扬民族精神、“黄帝”文化、延安精神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苏如皋绿草皮里的致富路
下一篇:天然氧吧九阜山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