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李楠桦)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共3个部分16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我国总体上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推进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任重而道远。
制图:李楠桦
据刘东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实施,义务植树广泛开展,部门绿化协同发力,保护管理全面加强,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
在推进科学绿化过程中,对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哪些作用?
刘东生表示,陆地生态系统在二氧化碳排放当中,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其中,森林大概吸收8%,草原大约是1%,农用地不到1%,湿地大约0.5%。生态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刘东生指出,林草系统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一是增加生态碳汇,通过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加碳汇总量,在未来碳达峰或者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是发展生物质能源,2017年国家林业局发布了102种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源树种,现在需要摸清资源,推动生物质能源的产业化,同时要加强政策扶持,在未来完成非化石能源占比25%左右的目标过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三是木竹材料替代战略,通过大力发展木竹建筑建材,来减少传统的建筑使用金属、水泥在过程中的碳排放,最后加强陆地生态系统资源保护,减少因森林资源等损毁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
《指导意见》指出,合理安排绿化用地。鼓励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利用废弃闲置土地增加村庄绿地。
今后在乡村绿化美化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负责人何斌表示,近几年来,农业农村部配合国家林草局加大对地方的指导力度,持续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乡村绿化率普遍提升,村容村貌也明显改善。
何斌强调,要因地制宜选择绿化美化方式,我国农村各地千差万别,要将乡村绿化美化纳入村庄规划统筹考虑,一体设计,不能一刀切。
“要增强乡村绿化的多样性,避免千村一面,一个树种种到底。根据村庄的自然条件和产业特色,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宜树则树、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草则草、宜花则花,一定要体现乡村的特色。”何斌说,在农村要慎砍树,注意保护乡村古木、古树、传统树种,保留乡村风貌,春天看花,秋天吃果,让农民有个树荫能够乘凉聊天,让美丽乡村留住美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