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岸区的呼归石原名“乌龟石”,其外形酷似一只昂首的乌龟。(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重庆日报记者1月5日从市民政局获悉,为切实加强历史地名保护,弘扬传统地名文化,重庆市已发布第一批115个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其中既有历史较为久远的白帝城、巫山、瞿塘峡,也有“近在眼前”的中山四路、人民大礼堂。
第一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依据地名的历史性、知名度、文化内涵、文化独特性及传承价值等方面,经区县筛选申报、市级部门审核、专家评定,历时1年时间,最终从各区县申报的519个地名中确定而成,包括钓鱼城、诸葛城等古城(都),巴县等古县,石蟆镇、涞滩镇等古镇,华蓥山、北温泉等著名山川河流,解放碑、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红岩村等近现代重要地名等多个类别。
“这些地名都是在重庆市具有一定的公众知晓度,能勾起重庆人的乡愁,代表重庆悠久历史文化的地名。”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115个纳入保护名录的历史地名,如不加以保护,将逐渐被人们遗忘,如南岸区的呼归石、梁平区的梁山、丰都县的平都山,石柱县的石砫、奉节县的夔州和鱼复、城口县的诸葛城、红三十三军指挥部遗址、城口县庙坝区苏维埃政府遗址等。
“如今生活在南岸区弹子石的年轻居民,可能已经不知道呼归石了。”他介绍,呼归石是位于长江南岸一侧、兀立江边的一块岩石,枯水时与陆地相连。相传大禹治水,其妻涂山氏立于长江边石上朝大禹东去的方向呼夫归来,这块岩石在清朝时因此而得名,因其状如龟,当地人又称之为“乌龟石”。
而夔州,则是从汉代起至20世纪初延续2000余年的老地名。夔州是奉节县古代的称呼,一直为巴蜀东北部乃至整个川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20世纪上半叶,夔州地名退出历史舞台。
“地名是见证城市历史的活化石,纳入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就是要实行分级分类保护。”该负责人表示,一个地名,或承载着一段古老的传说,或铭记着一段历史的变迁,或附依着某种民俗与风情,往往见证了一方水土的沧桑和辉煌。
根据地名保护要求,重庆市将对列入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的地名实施分级分类保护,仍在使用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尚未使用的地名,应当按照有利于保护传承、地域就近原则优先启用;对确实不能启用的,应当采取设立纪念性标识物、立碑等措施加以保护。因城乡建设、改造或者行政区划调整等原因,确需对历史地名作出是否保留使用决定的,民政部门或者专业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专家和社会公众意见。
下一步,重庆市将继续开展市、县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筛选登记评审工作,编制历史地名保护规划、出版历史地名系列图书,加强地名文化挖掘、整理、研究、宣传和保护,不断提升地名文化和城市品质,留住老地名和历史。(记者 张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