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9月份,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的GDP达到10.2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2.4%。
“去年1—9月份,国家高新区贡献了全国约12.3%的GDP。预计2021年全年数据和去年相比持平或略高。”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1—9月份,169家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33.9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7.9%,较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
“从前三季度来看,国家高新区宏观经济持续保持平稳向好,14家监测点高新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十三五”期间,国家高新区群体进一步壮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
为经济高速增长作出巨大贡献
让我们来看看两家“老字号”国家高新区亮出的最新成绩单:1—8月份,武汉东湖高新区主导产业继续强劲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255.2亿元,同比增长40.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61.2亿元,同比增长21.3%。
中关村科技园区技术收入9966.8亿元,同比增长26.3%,新产品销售收入5925.8亿元,同比增长96.0%,两者合计约占总收入的三成,收入结构持续优化;企业利润率10.5%,为近5年同期最高水平……
这组数据,亮出了国家高新区发展的硬实力。经过30多年建设与发展、改革与创新,国家高新区成为我国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和开放高地,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国家高新区孕育了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和科技产业。”贾敬敦说,无论从研发投入规模看,还是从发明专利产出看,国家高新区都是名副其实的创新高地。
目前,国家高新区集聚培育了全国36.4%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三成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67%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国家高新区内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到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的一半;每万名从业人员R&D人员全时当量为822人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3倍……
那么,占全国企业总量0.6%的27.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对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贡献几何?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有效专利总量561.7万件,较去年同期增长15.8%,其中,有效发明专利112.7万件,同比增长20.1%。有效发明专利主要分布在制造业(74.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7.1%)。
“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企业总体运行良好,效益型指标普遍好于全国水平,高质量知识产权产出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对经济的正向拉动作用成效显著,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贾敬敦解释说,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注重高质量投入和产出,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良性增长优势也持续扩大。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指出,1—8月份,全国规上工业高企数量超过10.1万家,实现营业收入2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两年平均增长11.9%,高出全国规上工业企业1.8个百分点。
与之相关的另一组数据是,规上工业高企平均用工人数2742.4万人,同比增长1.9%。相比于同期全国规上工业企业用工人数略有下降的情况,规上工业高企平均用工人数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持续为促进社会就业作出积极贡献。
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提供的数据,2020年,中关村、张江、深圳、东湖等高新区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深圳、西安等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比重达到20%以上,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
2020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对高新区在新的时代赋予新的使命和新的定位,要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国家高新区要变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不但要有高质量的科技企业,还要有高质量的产业和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也应有高质量、便利化的生活。”贾敬敦透露,为进一步推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科技部火炬中心在推动营造良好政策与制度环境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比如,为推动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科技部火炬中心在总结地方实践经验基础上,推出了企业创新积分制。
记者了解到,企业创新积分制,是一种旨在建立基于定量评价、非传统财政或金融的新型政策工具,加快发现和精准支持一批研发能力强、成长潜力大、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目前,已在首批13个国家高新区进行试点,第二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已经启动。
不仅如此,科技部火炬中心还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研究和创业孵化载体政策研究,争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出台。同时,探索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加计扣除力度、延长创新孵化载体优惠政策等的可行性。(刘 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