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慢阻肺”日,主题是“健康呼吸,无与伦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俗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为了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的警惕与觉悟,《中国科学报》近日采访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专家提醒,呼吸困难需警惕慢阻肺。
“慢阻肺,也是老百姓经常说的‘老慢支、肺气肿’,常见表现是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早期仅表现为咳嗽、咳痰,随着疾病的发展,逐渐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患者往往感觉呼吸费劲、呼吸不畅或胸前压迫感,这是慢阻肺的一个标志性症状。”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蔡绍曦说。
据调查,慢阻肺知晓率仅为1%,真正算得上“沉默的杀手”。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往往已经出现了明显肺功能障碍,很多患者肺功能降至50%才感觉到呼吸困难。蔡绍曦指出,肺功能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亦是早期诊断慢阻肺最重要的检查项目。“切不可等到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时才去做相关检查,以免错失慢阻肺早诊早治的良机。”
蔡绍曦表示,慢阻肺本身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及治疗可以有效阻止疾病的恶化。
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赵海金介绍,慢阻肺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其中吸烟是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吸烟的人更容易得慢阻肺。
“慢阻肺患者中超过80%有吸烟史,且多数每天吸1包烟,吸烟超过10年。”赵海金表示,烟雾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一方面使气道上皮的纤毛破坏、功能受损,从而降低局部防御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气道炎症,引起黏液高分泌及气管痉挛,导致气道阻力增加。此外,香烟烟雾还可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使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统失衡,损害肺组织弹力纤维,进而导致慢阻肺的形成。
“慢阻肺虽然目前不能完全治愈,但人们可以充分了解其危险因素并进行筛查、早期诊断与治疗,且确诊后良好的依从性和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患者管理慢阻肺,减少和预防慢阻肺发作。”赵海金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慢阻肺有一些认知误区。例如,认为胸片正常就可以排除慢阻肺。赵海金指出,胸片检查不能作为慢阻肺常规筛查的指标,如果需要进行慢阻肺评估、筛查或临床上疑诊慢阻肺,肺功能检查是必要的选择。再如,有的人误以为得了慢阻肺一定会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没有明显症状就不需要进行肺功能筛查。赵海金解释说,慢阻肺早期不一定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等症状,虽然没有明显的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如有常年抽烟等高危因素,建议进行肺功能检查。
赵海金指出,慢阻肺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但它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慢阻肺患者可以通过预防或药物长期规范治疗和综合管理,获得症状的改善,并减少急性发作,有效减缓对肺部的损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此外,“运动康复可以提高慢阻肺患者的活动耐力。慢阻肺患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法”。(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李晓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