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臭水沟”变网红打卡地,泸州高新区打造生态宜居名片

2021-11-09 15:58:26    科技日报

通过不懈的努力,泸州高新区环境空气质量直线回升,为园区的绿色健康发展建立起了一道牢固的生态屏障。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泸州高新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0天以上,达标比例为85%以上。

上个月,作为泸州新晋网红打卡地的泸州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推出了不少活动,吸引了诸多市民。曾经的“臭水沟”,何以摇身一变成为游人如织的“网红公园”?位于四川省泸州高新区核心位置的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前期因其缺乏科学的生态环境管理,水系生态环境退化、环境恶劣,周围居民纷纷“敬而远之”。而近年来,随着泸州高新区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科技产业新城,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同高新区一起焕然一新。

严格准入 筑牢生态环保屏障

为打造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科技产业新城,泸州高新区在提升环境质量方面下足了功夫。为尽量避免引进高能耗、高污染的“双高”项目,园区对高耗能企业实行“一进一出”原则,严格把控园区内高耗能企业的总数和能耗总量,并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明确了园区内主要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绿色产业。后期,泸州高新区还将逐步把已有的能耗总量大、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较严重的企业转移出去。此外,泸州高新区还将通过资金引导机制,激励企业加大对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推动企业自己成为节能减排领域科技创新的主体。

除以上一些常规措施外,泸州高新区还率先引进“环保管家”特色项目,组建了环保专业团队,建立起“环保管家”信息化平台,并由此来更好地完成园区内的环境监测、监管、污染治理等相关任务。据了解,园区核心区目前已建成10个VOCs微型监测站、7口地下水监测井、4个污水管网流量监测点、4个污水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站,这些站点的建立为园区的环境监管、评价、执法与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不懈的努力,泸州高新区环境空气质量直线回升,为园区的绿色健康发展建立起了一道牢固的生态屏障。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泸州高新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0天以上,达标比例为85%以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就此,在“十三五”期间,泸州高新区还先后获得了“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等国家级名片。

低碳绿色 打造生态宜居园区

如今的泸州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低碳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后续也将继续以技术革新为抓手,提升企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推动园区的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绿色园区。目前,泸州高新区已创建各类国家级平台8个,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3 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8家。

在传统制造业方面,泸州高新区再度发力,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快推进其智能化管理系统、智能化生产线建设和智能化改造进程,同时实施泸州长江机械有限公司、成都豪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巨力液压有限公司等公司智慧工厂示范项目。

秉承着“三生”融合的理念,泸州高新区正充分发挥其江景、山景、湖景的自然优势,努力把泸州打造成为一座“公园城市”。据了解,泸州高新区除建设了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外,还建设有杨桥湖生态公园、泰安滨江绿化带等,园区总体生态绿化率为40%以上,在全国国家高新区中位于前列。

泸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正在积极完善周边配套设施,为企业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硬环境”,同时也将抓好渔子溪湖区及周边城市规划与建设,打造园区生态宜居名片。

占地面积达1800亩的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包括渔子溪湖体400亩,临湖生态湿地景观1400亩,栽种各类树木5500株、覆盖种植土及生态植被修复20万平方米,修筑防洪堤7.2千米,沿水域周边其还实施了雨污分流工程。如今,经过治理的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地表水水质越来越好,环境也越来越美。(罗允熙 陈 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追上半人马天体 “读取”太阳系形成演化历史信息
下一篇:推动物联网发展 无锡高新区要造产业生态“顶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