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发挥产业优势 巴西甘蔗制醇减排贡献大

2021-11-05 15:23:42    科技日报

自上世纪以来,人类就开始不断追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平衡,并试图寻找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众多环境保护议题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一直是世界各国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此背景下,乙醇作为一种清洁燃料已成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之一。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国家,2020年生物乙醇的产量达到3亿升,占全球产能的30%,也是全球第三大燃料乙醇消费国。从工艺上来看,巴西以甘蔗制醇的第一代工艺为主,在2020年全国的365个炼厂中,甘蔗制醇的工厂占94%,占市场主流地位。对于巴西,大规模推广使用乙醇燃料是实现其碳减排计划的根本保证。

启动“国家乙醇计划”

减少对外国石油依赖

巴西引进甘蔗种植已有500年左右的历史,甘蔗产业的大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当时,巴西国内消费石油的80%依赖进口,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导致石油价格猛涨,巴西政府希望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因此启动了“国家乙醇计划”项目。1975年11月,巴西政府以法令形式颁布了“国家乙醇计划”,该计划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来刺激国内乙醇的生产和消费,包括:对全国的车用汽油设置强制的乙醇混合比例;政府资助生物乙醇生产技术研发,重点研发甘蔗品种改良和生物乙醇专用汽车生产技术;为乙醇生产厂的建造提供政府贴息贷款;对生物乙醇实行市场保护,国有石油公司对乙醇进行统购,并在发展初期限制生物乙醇进口;将纯乙醇零售价格控制在低于汽油的水平。

汽车行业加入

灵活燃料车节油减排

1979年,巴西汽车行业加入该项目并开始研发以乙醇为燃料的专用车型。2003年,引入灵活性燃料汽车。灵活燃料汽车可以灵活选择燃料,既可以是100%纯乙醇,也可以是汽油,或是将这两种燃料混合使用。随着灵活燃料汽车的出现,在2010年之后的10年内,巴西乙醇的产量又增加了一倍。

过去20年间,巴西使用含水乙醇(酒精)的量相当于替代了1000亿升的汽油和柴油,避免了价值500亿美元化石燃料的进口。如今,巴西境内有78%的汽车(约3000万辆)和34%的摩托车(500万辆)使用灵活燃料。巴西的20家汽车制造商提供了250款灵活燃料车型,巴西国内汽车市场约九成的新售汽车为灵活燃料车。

来自巴西甘蔗产业联盟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显示,2003年至2019年间,巴西通过消费乙醇减少了6.03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等于是在未来的20年内种下40亿棵树才能达到的同等减排水平。这也使得乙醇成为巴西实现《巴黎协定》“自主减排”承诺的重要一环。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巴西提出以2005年为基准,到2025年减少37%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30年减少43%。根据巴西发布的《生物燃料法案》,到2030年,巴西能源结构中的生物燃料消费将从现在的300亿升左右提高到500亿升,这将使巴西在未来10年中减少6.7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在此期间,巴西交通系统的碳排放强度将减少11%。

圣保罗州道路交通及环境监测办公室研究员费德勒指出,使用乙醇能够降低PM2.5等空气污染物侵入人体肺部的风险。乙醇在燃烧过程中完全不排放PM2.5,圣保罗市的PM10年均值为24.6微克/立方米,接近世界卫生组织20微克/立方米的标准。巴西一个典型甘蔗加工工厂从甘蔗种植到燃料燃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为440公斤/立方米,而汽油相应的排放总量为2.8吨/立方米。完全使用乙醇的汽车,比由煤炭等化石能源产生电力供能的电动车更清洁、更绿色。

近10年来,圣保罗市城区范围内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程度呈不断下降趋势,全年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标准的天数在270天以上。

“乙醇燃料将帮助所有车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是一个极佳的能源解决方案。”费德勒强调说。

(邓国庆 科技日报圣保罗11月3日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地球宜居性演化重要转折期发生了什么?
下一篇:电子自旋的声学操纵能改善量子控制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