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智慧养老如何更“贴心”

2021-10-28 11:04:35    经济参考报

远近两用电子助视器、非接触式体征监测仪、跌倒侦测报警器、电动站立床……近日在第四届燕山养老论坛上发布的《燕山智慧养老产品集录》中,一批批满足老年人生活辅助、照护、康复等需求的智慧产品,让人眼前一亮。

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居家养老传统模式增添了新的元素,解决了居家养老的一些痛点和难点。然而,智慧居家养老在实践中也遇到一些难题。

“我们调研时发现,不少地方都给老年人配备了很多设施设备,刚开始老年人还愿意用,一到三个月后,这些设备设施的使用率就非常低,特别是需要频繁充电的设备。”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研究室副主任郑志刚说。他还发现,有的社区虽然装有智慧养老服务相关软件,但一些养老护理员不会使用,难住了社区养老服务企业。

如何让智慧养老服务更“贴心”?业内专家认为,需要对智能技术、智慧产品的服务对象清晰“定位”、明确需求。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会长曾琦认为,低龄活力老年人可以较好地照顾自己,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公共设施、做好公共服务,能够解决这部分人居家养老的基本问题。对于失能失智老年人,要首先摸清他们的数量、分布情况和具体需求,才能为他们提供更适合、更优质的智慧养老服务。

而在技术层面,郑志刚认为,智慧养老涉及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将技术“赋能”的“客户”区分为政府、开展智慧养老业务的企业、老年人及其家庭。

郑志刚说,政府要利用技术做好数据和资源共享,民政部推出的“养老通”(官方版)微信小程序集成了各地养老机构相关数据信息,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开展智慧养老业务的企业要用信息化手段来改造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对于老年人及其家庭,则要通过物联网采集数据,以数据分析智慧养老的应用场景,从而确定提供服务的类型,形成有针对性的养老解决方案。(记者 田晓航)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多维融合带动制造业转向智能化
下一篇:工业互联网赋能效益超速释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