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用科技创新推动绿色转型

2021-10-08 16:12:42    人民日报

中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不仅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也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革命,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这一重要要求,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体现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进入新发展阶段,力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清洁能源技术、装备、制造等环节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这是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优势。同时也应看到,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欧盟、美国各自有71年和45年的时间从峰值走向净零排放,中国设置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意味着只有30年时间从碳达峰走向碳中和,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压力更大。“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这更彰显了中国的责任担当,也将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关键是促进经济主体由使用化石能源转为选择清洁能源。理想办法是在推动碳定价的同时降低清洁能源成本,这就要求科技进步和社会治理方面加强创新。碳定价、科技进步和社会治理高度相关、相辅相成,三者之中的关键是科技进步。促进绿色科技创新不仅能降低清洁能源成本,以成本较小的方式解决碳排放问题,也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对于中国而言,推进绿色科技创新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化石能源是一种自然禀赋,而清洁能源发展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经验显示,光伏累计装机规模以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的增长,都会带来平均成本的下降。展望未来,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产生巨大的清洁能源需求,为促进绿色科技创新提供巨大牵引力,充分发挥清洁能源作为制造业的规模效应。

同时,推进绿色科技创新也将产生规模庞大的投资需求,需要绿色金融支持。清洁发电的技术相对成熟,可以采取风险偏好较低的信贷作为主要的金融支持方式;对于储能、氢能、碳捕捉等尚不成熟的技术路径而言,更宜采用风险偏好较高的股权融资,让资本市场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绿色科技发展,未来中国有望变为世界能源出口国,出口的不是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而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的清洁发电设备和技术、专利,这对于确保中国能源安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回顾历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蕴藏着发展的机遇,那些通过创新占得先机的国家,最终都实现了经济腾飞。与环境相关的技术创新通常被称为生态创新。与一般的技术不同,生态创新是通用技术,特点在于其应用范围广泛,往往可以作为投入品被其他行业采用,并可以在应用领域催生新的创新。未来,生态创新很可能像蒸汽、电力、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明一样,成为人类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科技革命。中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不仅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也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革命,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彭文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数字人民币重在场景落地
下一篇:携手共建美好数字生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