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科技赋能 盛大“十四运”尽显“老陕味”

2021-09-17 16:35:51    科技日报

张灯结彩,璀璨夺目。

9月15日,第十四届全运会在陕西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盛大开幕。这是建党百年之际举行的全运会;这是北京冬奥会即将到来前的全运会,也是首次来到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全运会。

兵马俑、大雁塔、千年古都,这也许是三秦大地在世人心中的第一印象。除了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本届全运会从另一个维度展现了“赳赳老秦”的新形象——开幕式上炫酷亮相的秦创原,就是明证。光影变幻出的芯片造型,展现出陕西以创新、高质量发展迈向新时期的信心与决心。

全运场馆满满“科技范儿”

嫦娥探月、北斗组网、“天问”探火、载人深潜……这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成果,背后都有陕西科技力量的贡献。

当古都遇上科技,本届全运会也展现出了别样的风采。作为十四运会主场馆的西安奥体中心,几个全运场馆都因其智慧程度和“黑科技”成为当地市民心中新晋的网红。

作为国内首个4.0版智慧场馆项目,西安奥体中心拥有世界顶级跑道、西北地区功能最全的游泳跳水场馆。这座被誉为“长安鼎”的建筑总面积达10.4万平方米,首次采用预制清水混凝土技术,一次浇筑成型,直接达到装饰效果。同时,还运用了一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更具环保底蕴和科技感。夜景泛光设计,更是让夜晚的“长安鼎”显得灵动飘逸。

不仅是场馆,智能、智慧的元素也体现在本届全运会的方方面面。在全运村,智能化迎宾和导览机器为大家规划出最优的需求方案,无人售货车、无人机为运动员提供一站式隔空购物和智能配送服务体验。运动员回到公寓中,人脸识别打开门锁,屋内设备可自动开启,随时随地感受智能化的便捷生活方式。

智能便捷的生活、干净整洁的硬件条件,让有些刚刚结束奥运征程的运动员感叹这里的环境更好。

软件过硬,硬件设施也一样过硬。西安奥体中心集成了30多项智能应用系统建立的综合指挥平台,6大智能化系统、63个子系统,使体育场的消防、电力、能耗等实现可视化管理。

陕西国际体育之窗有着“最强大脑”的美誉,赛事指挥中心、广播电视中心、安保中心、制证中心等核心部门齐集于此。“我们的‘坑’终于体现它的价值了!”陕西科技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勘院二十公司杨海峰感慨地说。

为了克服基坑规模超大超深、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多项重点难点,他们首次在西北地区采用预应力鱼腹梁装配式钢支撑(IPS)技术,其组件可循环使用、低碳环保,不仅体现了绿色支护理念,也为项目高质高效履约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 观赛体验前所未有

本届全运会还有一大亮点,就是首次将“智慧观赛”技术成规模地应用于国家顶级体育盛事。

记者从陕西移动获悉,该公司打破了传统体育比赛观赛模式,基于5G+AI+VR等新技术,量身定制了自由视角、VR直播、多视角3种智慧观赛模式,为观众打造了一场极具真实感和现场感的全新视觉盛宴。

本次智慧观赛主要突出VR直播、多视角、自由视角、云观众等为代表的特色观赛方式。

智慧观赛与传统观赛最大的不同,是观众首次掌握了观赛的自主权。传统看比赛,导播决定了观众能够看到哪些画面。而智慧观赛的方式是在比赛馆内布置了百余路摄像机,通过视频融合技术拼接成了一路画面。

“举例来说,我们曾用72台摄像机完成了一场篮球比赛的视频录制,观众只需要带上VR,就能够360度全景式沉浸体验比赛,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陕西移动相关负责人还介绍,观众甚至可以在比赛中选择虚拟座席直播观看比赛。此外,观众还可以自由选择4个比赛视角:主客视角、VIP视角、巨星视角和裁判视角,从自己喜欢的角度欣赏体育比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全运会还专门设置了“子弹时刻”。观众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暂停播放,进入“子弹时间”。以篮球为例,扣篮是篮球比赛最激动人心的一幕,但因其稍纵即逝,总让人来不及细细回味。“子弹时刻”可以让观众将时间暂停,以任意角度欣赏精彩进球。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而言,这也是训练复盘素材的积累。

中共陕西省委科技工委书记、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孙科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十四运”在陕举办,充分展示了西安的风土人文、历史文化,更让国人看到了西安这座千年古都科技之城、创新之城的澎湃活力。陕西已开足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史俊斌 杨 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斗系统研制建设有了“工业母机”
下一篇: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航行船舶在青岛海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