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产业成北京发展引擎

2021-09-03 11:02:29    科技日报

8月27日举办的“北京高质量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发布会暨研讨会上,首个《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报告》发布。2014年以来,北京市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该报告用科学方法对近年来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一项最新智库成果。

七个核心指标构建评价体系

高精尖产业是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引领、以效率效益领先型产业为重要支撑的产业集合。根据2017年12月北京市公布的指导意见,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及科技服务业等10个产业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2020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实现增加值988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4%。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精尖产业学术带头人贾品荣研究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们的报告构建了一套高精尖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7个核心指标组成:包括增加值比重、能耗强度、行业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研发人员比重、研发投入强度、专利授权数。

报告显示,作为全国率先提出高精尖产业发展构想的城市,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水平较高。2020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分86.33,位居全国第二;广东省以87.50分排名第一。

两大高精尖产业表现“抢眼”

北京的高精尖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产业表现“抢眼”。以人工智能、先进通信网络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引擎。2020年北京数字经济总量1.4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北京在互联网信息科技领域进行战略部署,寒武纪、商汤科技、地平线等一批知名创新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力创新药、新器械、新健康服务三大方向,在新型疫苗、下一代抗体药物、细胞和基因治疗、国产高端医疗设备方面竞争力居前。2019年,北京启动建设5个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创新医疗器械申请和获批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截至目前,全国有5支新冠疫苗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其中有4支来自北京;全国有5个团队的中和抗体药物获批临床试验,均来自北京;北京9个新冠诊断试剂产品获批上市,数量也居全国第一。

此外,报告指出,北京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值得关注。2019年北京科技服务业机构总量达到73.7万个。截至2020年,科技部确定我国共有498家“众创空间”,北京“众创空间”从业人员占全国的13%,达到24.7万人,分别是广东、上海的1.6倍和4.3倍。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北京市不提经济中心定位,不是要放弃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而是要放弃“大而全”的经济体系,“腾笼换鸟”,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使经济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战略定位。今年2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明确提出,“把更多精力放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上来,进一步强化地均产出、人均产出导向,做好‘白菜心’,推动高质量发展。”

8月19日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北京将积极培育形成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四个创新链接的“北京服务”产业以及一批未来前沿产业,构建“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打造高精尖产业2.0升级版。

规划提出,构建集设计、制造、装备和材料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世界级的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孵化基地,以装备的智能化、高端化带动北京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以氢能全链条创新为突破,推进新能源技术装备产业化,打造绿色智慧能源产业集群。这些规划为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带来了战略性机遇。

贾品荣说,从他们的研究来看,高精尖产业正在成为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北京已经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两大产业作为发展引擎,其他产业齐头并进的创新发展局面。他们在报告中也从研究的角度,提出把脉北京高精尖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制定编制高精尖产业“卡脖子”攻关清单等建议。(记者 刘 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小行星撞击后的碎片去哪了
下一篇: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赋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