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基础

2021-08-04 15:27:13    科技日报

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国家野生植物种质库)网站日前公布,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在滇西北香格里拉市哈巴雪山首次发现雅致杓的新居群。

今年7月,武汉植物园发现凤仙花属及蜘蛛抱蛋属新物种,即泡萼凤仙花和隆回蜘蛛抱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在红河州蒙自市周边天坑发现了大花石蝴蝶、竹生羊奶子等极度濒危物种,还采集到天坑内的报春花属、秋海棠属和球兰属等多种珍稀物种的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截至2020年底,国家野生植物种质库主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已保存野生植物种子10601种85046份,占我国种子植物物种数的36%,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野生植物种子库。此外,该库还保存了植物离体培养材料2093种24100份;DNA材料7324种65456份;微生物菌株2280种22800份……它与英国“千年种子库”、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等,一起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设施。

让种质资源有个安全的“家”

2017年,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的“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正式被科技部、财政部列入我国首批28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之一。2年后,这一平台更名为“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成为我国30个国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库之一。

早在20世纪,我国就已意识到种质资源采集、整理、保存的重要性。由科技部牵头组织的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覆盖重要野生植物、农作物、林木、畜禽、寄生虫、微生物等生物种质资源,并通过共享平台的构建,将分散的科技资源整理集中后,促进共享服务。国家野生植物种质库以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为主体,联合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山东林木种质资源中心、云南省林草科学院等10个科教机构的资源库,在2020年底已储存入库的资源规模达1.3万种12万余份。

根据国家野生植物种质库的总体发展目标,将结合国家战略生物资源储备需求和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对我国及周边地区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包括以种子、总DNA为主的实物资源,以基因序列、物种信息为主的数据资源进行全面、规范化的收集保存、评价、加工和深度研发,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发利用—共享服务体系,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规划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撑等。

建成重要的研究和资源开发平台

“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使中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特别是中国特有种、珍稀濒危物种,具重要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也为我国在未来参与国际生物产业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野生植物种质库负责人李德铢研究员说,除了收集和保护我国的生物战略资源,资源库正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资源开发平台,促进资源的开放共享与服务。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遗传资源极其丰富。国家野生植物种质库参与的“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国家战略研究”国家高端智库重点课题,研究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现状问题与解决路径,根据国际国内成功案例提出可行的保护策略和优先行动计划;开展生物遗传资源立法法律空缺分析等,为国家制定相关的对策和制度提供建议等。

在为地方经济服务方面,种质库的技术和经验也正在发挥重要作用。2019年,种质库的组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离体库,参与了芳香植物产业化推广工作,在安徽阜阳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期开展完成了50亩100种的国家种质资源圃建设等。

科普也是国家野生植物种质库的重要职能之一,山东林木种质资源中心下属的山东省药乡林场,已入选首批26家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第一次全国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等全国性的资源调查项目。国家野生植物种质库还将以此为契机,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收集保存空白区和关键区的资源调查和保藏工作,落实国家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确保我国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安全。(李 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型石墨烯重防腐涂料 将跨海桥钢梁防护寿命延至30年
下一篇: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百年之谜获解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