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空轨集疏运系统山东上线 实现海铁联运“零换乘”

2021-07-30 16:04:11    科技日报

全球首创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示范段)日前在山东港口青岛港竣工。该系统实现了空轨技术与港口业务的有机融合,打通了集装箱运输港、船、站、场间的“最后一公里”,构建起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经济的立体智慧绿色港口集疏运新模式新样板,实现了港区交通由单一平面向立体互联的革命性突破升级。

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表示,继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后,山东港口在智慧绿色港口领域再度率先树立全球重要风向标,打造了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绿色示范港的全新“拳头”项目,为全球智慧绿色港口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对全球港口物流运输具有革命性、颠覆性意义。

港口新发展呼唤集疏运模式革命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港口疏运量持续增大,实际运量与通过能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成为制约港口发展的关键瓶颈。同时,港口与所在城市的港城融合发展对集疏运提出更高要求。而传统水平运输载体的集卡尽管具备服务灵活等优势,但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探索立体智能化、绿色低碳化运输已成为港口集疏运发展的大势所趋。

国内外诸多港口纷纷试图研究破局,论证了类似“鹰轨”(Eagle Rail)等理念,但在结合码头作业场景、打破关键技术瓶颈方面缺乏成功实践。

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刘中国表示,山东港口在深入一线调研时了解到青岛港前湾港区南岸集装箱集疏运问题,提出建设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示范段)项目,推动港口集疏运模式全新变革,为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生产系统匹配可靠高效的后方疏导能力。

“项目组以系统思维、创新理念,边设计、边研发、边建设、边优化,经过8个月夜以继日的技术攻坚,最终完成示范段全线贯通,进入调试阶段。”山东港口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书记、董事长贾福宁说,该系统由轨道、动车、运控、供电通信、转接和信息调度6大系统组成,充分体现了港口生产“高端化、融合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该示范段项目起于自动化码头交流中心北侧、AGV运行区西端,终点位于QQCTU的R09堆场,全长620米,后期将连接贯通青岛港前湾南、北岸铁路站。

实现不同码头的多平台“互联”

据介绍,山东港口智能空轨系统,以立体交通的思维构建未来物流体系的关键节点,开辟空中通道,链接重要枢纽,构建起了立体有轨集疏运生态系统,实现不同码头的多平台“握手”“互联”,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实现港口、陆路、铁路联运“零换乘”,催化港口集疏运微循环,将进一步提升集装箱集疏运能力和效率,对提升货物转运效率、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具有重大意义。

打造绿色低碳运输方式,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赋能、运输结构调整是山东港口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战略举措和绿色低碳环保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山东港口在全球率先完成自动化码头标准体系构建,在全国率先发布智慧绿色港口顶层设计方案,成功获批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单位、交通运输部“自动化码头技术研发中心”、山东多式联运智慧工程重点实验室和智能港口码头技术装备研发中心;自主建设运营了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5G”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力发展绿色物流、海铁联运、“公转铁”,2020年完成海铁联运超210万标箱,领跑全国沿海港口。

“双碳”目标提出后,山东港口在全国港口率先编制完成并发布绿色低碳港口专项规划,争当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的示范者、引领者。智能空轨系统全程采用电力驱动,大大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城市噪音,提供绿色、智能交通,与传统集卡运输模式相比,每自然箱降低能耗50%以上,环保效益显著。

降本提效,有效节约经济成本和社会资源。传统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涉及公路、铁路建设,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以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南岸的集装箱码头集疏运为例,需征用铁路建设用地,预估成本约80亿元,巨大的建设成本导致项目规划多年仍迟迟无法开工。而智能空轨系统能有效“破局”,占地面积仅为公路建设的30%,建设成本比原铁路方案节省成本50%以上,并有效规避了铁路进港导致港区疏运效率降低和公路运输车辆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道路安全等问题。(王健高 张 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泉州世界遗产中有多少宋元时代的“黑科技”
下一篇:辽宁首个“科技小院”在营口市红旗镇挂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