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我国天文学家构建首个超长波天空模型

2021-07-28 15:53:08    科技日报

频率在30兆赫以下的超长波波段是电磁波天文观测的一个近乎全新的观测窗口,能够揭示银河系与星际介质的结构、宇宙线起源与传播机制、太阳活动与行星磁场等重要问题。26日,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该台陈学雷研究员领导的团队研究了超长波特有的星际介质吸收效应,首次构建了一套适用于超长波波段的天空模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报》。

受地球电离层的吸收和折射以及地面射电干扰的严重影响,超长波频段很难在地球甚至近地轨道上进行观测。“迄今为止只有几个地面望远镜或卫星在地面和月球轨道上进行过非常低分辨率的超长波频段观测,没有获得清晰的全天天图。”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岳斌说。

为打开这一新的窗口,国内外都在推动相关的观测计划。但在设计观测仪器和制定观测策略时,一直缺乏一个适用于超长波的天空模型。

我国科研人员研究了超长波特有的星际介质吸收效应,首次构建了一套适用于超长波波段的天空模型ULSA。研究发现,在超长波波段,特别是频率低至1兆赫的时候,天空形态呈现出显著区别于高频的特征:由于吸收效应,银盘变得很暗,而高银纬反而比较亮,这与高频正好相反。

陈学雷表示,科研团队最新构建的超长波天空模型仿真系统已用作超长波天文干涉阵列(“鸿蒙计划”)端到端观测模拟与仿真系统的输入模块,将为未来的超长波实验仪器设计、观测策略制定、数据分析和科学解释提供重要的依据,为研究宇宙黑暗时代的物质分布信息、宇宙起源等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记者陆成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云计算市场迎爆发式增长 2020年规模超2000亿元
下一篇:首例“借名”直播纠纷判案的样本意义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