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彭堃墀:不停攀登的“寻光人”

本刊记者 武凤珠    2021-07-26 11:32:08    《人民周刊》

在党的百年诞辰到来之际,他成为受到国家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扎根山西一甲子,他是山西本土培养出的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一批国家公派出国的访问学者,他以所学为我国量子光学的发展打下扎实根基……

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教授彭堃墀,不仅是我国量子光学奠基人之一,也是桃李满天下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与其他获表彰的优秀党员相比,我还差得很多。别人都做了很多具体的、很有影响力的事情,而我一直在做‍‍一般的工作。”彭堃墀始终在寻找自己的“差距”。他说:“‍‍我心里很高兴,但是‍‍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希望‍‍尽力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在山西大学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彭堃墀60年如一日地努力奋进。
 

奉献在国家需要的地方

在山西大学任教60载,彭堃墀从普通青年教师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学校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对于滋养自己的黄土地,他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是国家分配到山西大学工作的。山西‍‍地处我国中西部,是欠发达地区,国家‍‍希望我支援山西,所以我来了。”1961年,彭堃墀25岁,从四川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服从国家分配,来到山西拿起教鞭。理论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光学……在一门门课程的教授中,他感受着为人师者的幸福与责任。一方讲台,见证着他的勤勉与奋进。

踏实负责,总能获得机遇的青睐。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开国门,彭堃墀等科研工作者也迎来“科学的春天”。国家选派优秀科研人员出国访学,彭堃墀成为最早一批获得机会的访问学者。

赴法、赴美留学时光,改写了彭堃墀的教学科研轨迹。“‍‍我在美国学习交流时,量子光学刚刚兴起。我一直在考虑,在科研条件相对不足的地方,在国内的地方院校,‍‍能不能把‍‍这个新兴学科建成一流学科和有特色的专业?”想法根植在头脑中,直至他学成回国。

相比当时的中国,发达国家科研条件的优越显而易见。彭堃墀表示,那时我国的光学研究水平在国际上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留在国外或许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彭堃墀却从未想过离开祖国。他说:“我出去,就是为了要回来。”

如同大学毕业,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山西,彭堃墀知道,他在海外访学的积累也是祖国迫切需要的。他决定回到山西大学,将量子光学建设为学校的特色学科。

“省里对我从事的量子光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非常支持,特别拨给我20万美元建立实验室,并在‍‍发展中给予了方方面面的扶持。”彭堃墀1985年组建的量子光学实验室,就是今日的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

历经30余年建设,如今,研究所科研水准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验室中所有的设备、团队的研究水平,都是与国际同步的。”彭堃墀说。

从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到建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山西大学光学学科在彭堃墀带领下早已发展为国家重点学科。他却视自己为团队中最普通的一员:“成绩是我和一批老师、学生一起,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才取得的。”

60年光阴流逝,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已经成为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回首彭堃墀人生中的两次重大抉择,每一次选择都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青年时代,对于国家分配的工作,他愿意服从,愿意挥洒汗水;成为独当一面的科研骨干后,他主动担责建立新学科,选择开拓,选择勇往直前。

 

攀登在科研高峰上

“‍‍我们正在寻找一种光,一种没有噪声、没有干扰、很安静的光,这种光可以测量很微弱的信号。其他学科做不到,只有量子光学才能做到,它可以测量很微小的物理量变化。”彭堃墀这样通俗解释量子光学的核心内涵。

1984年,彭堃墀等几位访学归来的科研人员成为我国最早一批研究量子光学的科学家。作为学科奠基人之一的他,对自己的贡献轻描淡写:“‍‍我只起了一个开路的作用。”

量子光学是物理学的微观分支,彭堃墀认为,这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未来将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当前基础研究‍‍的分量相对重一些,但是正向应用领域转化,比如应用于量子精密测量及引力波测量精度的提高。”

在美国“从零开始”建设实验室的经验,为彭堃墀回国组建量子光学实验室提供了很大帮助。“他们让我选择工作时,我没有选择已经建好实验室、很快就能出成果的研究项目,而是选择了一个什么都没有的项目,我们学习到如何建设高水平实验室的经验。”如今,实验室已经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学术联系。

相比个人成就,彭堃墀更愿意谈及光电研究所的建设。“研究所是我国‍‍最早开展量子光学研究的机构之一。”彭堃墀对研究所的要求,是对标国际:“国外能做的,我们也能做。研究所有一些研究课题已经站在世界‍‍最前沿。”

60年科研人生,光电研究所不仅有彭堃墀的科研追求,也有他对未来的期冀。进入研究所的一批批硕士生、博士生,正在成为壮大研究所科研力量的生力军。彭堃墀对他们的寄望是:“努力”。他说:“我最看重学生的耐久力,希望他们‍‍一直努力。无论原本的基础如何,只要努力下去、坚持下去,总会有成效。”

持久努力,彭堃墀以身作则。这位已经85岁高龄的老院士,如今仍然像尚未退休时一样,工作日坚持去研究所“上班”。“我相信努力,‍‍我不迷信天才,因为最终成功的人都是努力的人。”他强调。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10余次获得山西省科研成果奖,屡次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国家级奖项……这些都是彭堃墀以终身努力取得的成就。

如今,光电研究所已经形成一个稳固、有能力的科研团队,在研究所一线奋战30余年的彭堃墀也将“放手”列入考虑范畴。“专业团队已经形成,将来我离开一线工作岗位就可以很轻松,研究所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他表示,一个专业、一个学科成功与否,不应当维系在一个人的身上。“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变动影响到整个专业,这是不牢固的;解决好持续发展的问题,才能牢固持久。”

攀登在科研高峰,他是兢兢业业的“科研人”;置身行政岗位,他锐意进取,用担任山西大学校长的9年时光,带领学校实现博士学位授权点“从0到5”的飞跃。“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勤奋努力,是能够建设出高水平学科、有特色大学的。”彭堃墀说。

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表彰,是彭堃墀在入党第37个年头得到的至高荣耀。光阴如白驹过隙,惟有信念坚定不移。回顾往昔,在访学回国第一年,他写下入党志愿书:“觉得我应该入党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把中国带向强盛。”

(《人民周刊》2021年第13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俄太空领域建设 驶入“快车道”
下一篇:2021世界5G大会聚焦5G跨界融合应用趋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