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根本在于减排降碳

2021-07-12 15:06:53    经济日报

 近年来,全球多地气温变化如坐过山车,创纪录的极冷和极暖天气接踵而至,大范围雨雪、沙尘、洪涝灾害频繁来袭……随着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全球变暖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作为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正给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转型进程加快,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65%以上的国家都作出碳中和承诺,碳中和也由此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一场重塑低碳经济规则的国际竞争已然开始。需要看到的是,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后期,还面临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等问题,未来1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经济发展仍需保持合理增速,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能源和经济的低碳转型迎来重要机遇期的同时,减排降碳面临严峻挑战。

碳中和目标践行不易,摆脱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更是道阻且长。从过去到现在排放的温室气体所带来的气候效应,还会影响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气候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抓手,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多领域、跨学科、多部门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与攻关,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筑牢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着力提升能源的低碳清洁安全高效水平。

从根本上解决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要靠减排降碳,但适应仍然必不可少,且迫在眉睫。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从衣、食、住、行、游等各个方面切实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让绿色生产生活蔚然成风。同时,注重气候韧性城市建设与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互补融合,建立健全碳中和目标下的大气污染气候预测及变化影响评估体系,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完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不断增强城市灾害应急联防水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技术快速实现大脑更深处组织高清成像
下一篇:碳中和离我们有多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