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为全球大数据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1-05-31 16:08:42    经济日报

5月27日,孩子们在“数博会”上通过虚拟电动车体验绿色出行。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爽爽贵阳,大咖云集,共话数据未来。5月26日至28日,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这里举行。记者在会上感受到,大数据正深刻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

大数据融合创新应用多元拓展

在数博会展馆前的广场上,一辆白色大巴车引人围观。看似外表普通的大巴车,实则是一辆智慧核酸检测车,车内装备了全自动分杯处理系统、自动化病毒核酸提取设备等。

这是深圳一家从事生命大数据研究的企业展出的大数据融合创新应用成果。企业负责人说,在健康医疗行业,此类应用已愈发普遍。

数博会上,“总线级数据中心网络”项目斩获“黑科技奖”。该项目在拓扑架构、转发机制、芯片算法等多维度展开了创新研究,解决了国内交换芯片的“卡脖子”问题。除此之外,“百度智能云”“易鲸捷全栈国产化银行核心交易解决方案”“360安全大脑”等800余项新产品、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悉数亮相。

作为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从“抢先机”到“抢新机”,成果显著。据贵州省副省长蔡朝林介绍,2020年贵州数字经济逆势上扬,增速超过15%,连续6年增速排名全国第一。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达到41.1,比2017年提升了7.3。大数据在贵州实现了从“风生水起”到“落地生根”再到“集聚成势”的精彩“三级跳”。

专家指出,在拓展大数据应用场景,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方位深度融合过程中,要夯实算力和人才基础,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关键技术和产业短板。

完善数据治理促进公平竞争

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的重大任务,同时也是百行千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方向,数据竞争在所难免。

数据的资产管理、共享流通、安全治理,直接关系着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博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史德年发布了《数据价值化与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提出数据价值化集中体现在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

“随着中国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对于数据中心的需求不断增强,实现数据中心各类产品的自主可控非常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

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大数据法治呼声愈强,数据安全治理与个人信息保护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专家认为,通过建立健全治理体系和相关制度,在确保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实现更精准的数据确权,更便捷的数据交易,更合理的数据使用,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

从数博会上公布的2020年大数据法治指数的测评结果看,法治信息化体系已基本建成,数据立法呈现全面开花格局,数字司法稳步推进,数权保护日趋完善,大数据法治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数据安全法草案将在6月7日至10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迎来第三次审议。对此,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苏军表示,要加强重要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切实维护国家数据主权。

“现在的网络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在题为《用主动免疫可信计算筑牢工控系统安全防线》的主旨演讲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提出要重视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问题。他认为,要构建三重防护框架,即可信计算安全、可信边界和可信网络通道。

增强数字领域开放发展动能

7年来,数博会见证了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壮阔历程,并逐步发展成为充满合作机遇、引领行业发展的国际性盛会和共商发展大计、共享最新成果的世界级平台。

数博会不仅为贵州大数据发展创造了机遇、汇聚了资源,也为全球大数据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5月27日,《中国数谷》(海外版、英文版)在本届数博会上首发,提出三大发展愿景:数权法引领未来法治、重构数字文明新秩序;强化数据安全治理、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治理科技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标志着贵阳打造“中国数谷”正迈向品牌化和国际化新阶段。

开放合作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在数博会开幕式上致辞说,大数据的相关技术成熟度已经很高,在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应用都带来了显著的效果,成功实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启新的增长机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表示,放眼未来,我们要把握好数字化变革机遇,加强数字贸易发展的顶层设计,积极参与国际规则谈判与制定,增强数字领域开放发展动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数据能为乡村振兴做什么?
下一篇:空间站的“货运专列”——揭秘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