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做好“三农”传播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2021-05-25 16:45:47    科技日报

建党百年之际,我国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成为推动产业、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要素。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亟须集聚资源做好“三农”传播工作,通过科学知识信息的传播有效地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

然而,我国目前“三农”传播仍存在一些问题。受城乡二元传播体系等主客观条件影响,我国大众媒体对“三农”领域的发展需求、科技知识、产业创新等“三农”信息关注不足,无法全面呈现“三农”领域的真实发展变化过程,导致社会对“三农”发展了解不够。此外,草莓致癌、“膨大剂”西瓜、海南“蕉癌”、“大食蝇”柑橘事件等谣言的广泛传播,不仅影响当下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民的收入,也易使人们产生刻板印象,进而影响对于这些农产品的长期信任程度,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长期负面影响。因此,要聚焦资源,做好“三农”传播,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当前“三农”传播体系存在缺陷

“三农”发展实践正在越来越多地表明,传播与产业是一个互动发展的整体,只有将“三农”传播嵌入到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在媒体融合、产业融合、城乡融合之间的巨大作用。但由于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主要“三农”传播机构拥有的资源相互分割,尚未充分整合,从而限制了其在“三农”政策解读、科技传播、产业融合、城乡融合等方面作用的发挥。缺乏交流整合平台是导致“三农”传播资源分割的关键原因。要充分发挥“三农”传播对推进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城乡融合的作用,建立新平台,整合专家、媒体、平台、受众、产业等多方资源,为深入开展“三农”传播研究和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此外,当前“三农”传播人才培养存在短板。虽然《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强调了对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农林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中对于新闻人才以及“三农”人才的培养也在不断完善,但对同时具备新闻传播专业技能和“三农”知识储备的人才培养仍然不足,尚未达到该意见中所强调的人才培养目标。我国设立新闻传播专业的农业院校数量较少,专业创办时间较晚,历史积淀较为薄弱,而且新闻传播相关专业基本上是农业大学中的边缘学科。此外,涉农院校新闻传播专业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学内容与综合类大学差别不大,“三农”传播特色教育不够突出。

加强“三农”传播要多管齐下

为更加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根据“三农”传播在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及城乡融合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5个方面加强“三农”传播的平台建设、资源整合及研究实践工作:

第一,设立国家级“三农”传播中心,创建“三农”传播资源集聚新平台。以对“三农”传播研究、实践有重要积累的国家级农业高校为主体,同时联合“三农”传播的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以及农技推广机构,成立中国“三农”传播中心,整合我国“三农”发展的专家、信息、媒体等各种资源,建立学界与业界交流合作、协同创新的有效机制,深入开展“三农”传播研究、实践和人才培养活动,为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城乡融合、人才振兴提供有效助力。

第二,开展“三农”传播实践,建设“三农”宣传高地。组织“三农”研究专家与媒体传播专家定期举办策划与宣传座谈会,积极调动农业系统内优质的传播内容和资源,根据国家“三农”发展、媒体传播报道导向需求,策划和开展关于国家重大农业科技进展、农村发展问题研究成果、“三农”科普等方面的媒体传播活动,传播农技知识,宣传“三农”成果,带动产学结合,引导社会舆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促进“三农”研究与社会、媒体的沟通与协作,增强社会对于“三农”的支持,建设农业领域媒体宣传高地,提高中国农业发展的国际话语权。

第三,开展电子商务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农业电子商务实用精品培训课程体系,建立农林高校网络培训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各级县乡镇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农村农业主体提供直播带货、网络营销等新型传播业态的培训和服务,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提升农民三产融合发展素质,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和农产品入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推进乡村产业融合与城乡融合深度发展。

第四,加强“三农”传播研究,提升乡村传播理论水平。以“三农”传播中心为载体,依托农业高校在农业科学及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资源,整合现有学科队伍组建“三农”传播研究团队与联盟,打造“三农”传播学术创新平台,围绕媒介与乡村发展、城乡互动传播、乡村文化传播、“三农”媒体传播策略与技巧、农业科技推广、“三农”舆论传播等重大理论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与探索,产出一批在新闻传播界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切实提升“三农”传播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水平。

第五,强化“三农”传播人才培养,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探索“三农”特色新闻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新闻传播学科本科生、研究生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创造性利用“三农”媒体传播工作坊(站)、媒体传播实习、学术讲座等形式,促进“三农”媒体传播理论教学与传播实践的深入结合,开展农业高校师生的新闻传播业务培训、能力拓展、实践训练活动,增强农业高校各学科农业科技人才的媒体传播技能,助力跨学科高级“三农”传播人才的培养。

作者:旷宗仁,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数字化转型为农企“换道超车”提供可能
下一篇:文望青:跟着高铁勇闯建桥禁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