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看不见的转换”以科技的力量托举起一流的场馆设施和服务水准。筹办冬奥的脚步,也因此更加自信从容。
如果体育馆里坐了上千名观众,每个人产生的热量相当于一个25瓦灯泡,会对室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不到1摄氏度的室温变化,对冰面产生的影响,就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感受。
曾经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身“冰立方”,不是游泳池上搭个冰壶赛道就实现了“水冰转换”。类似温度变化这样“看不见的转换”,比“看得见的转换”更为繁杂,也体现着冬季项目赛事运行中特别的技术要求。
所以,场边装配了蓝色的通风带,为场地随时除湿调温,每个观众座椅下也有一个出风口。有了这样专业而人性化的设计,坐在场边的裁判穿着羽绒服,看台上的观众穿件外套就可以。诸多这样的细节,正是这几天“相约北京”冬季体育系列测试活动冰上项目所要面对的“实战演练”。
从场馆设施检验到运行团队磨合,从赛事指挥运转到各方保障落实,“相约北京”测试活动是一次接近赛事实际运行情况的全面摸底。以“水立方”为例,测试活动涉及255项内容,其中全奥运水平和部分奥运水平的测试达到179项,为排查问题、积累经验提供了一次宝贵契机。
此次冰上测试,北京作为“双奥之城”显示了独特的底蕴。5座竞赛场馆中,有4座是北京奥运会时的场馆。“水立方”完成了“水冰转换”后承担冰壶赛事,五棵松体育中心实现了“冰篮转换”举办冰球赛事。首都体育馆经过翻建后,承担了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项赛事,这两项赛事对场地布置和冰面不同的要求,则需要做到“冰冰转换”。此外还有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之间的转换。赛事运行千头万绪,测试活动一一摆开。大量“看不见的转换”以科技的力量托举起一流的场馆设施和服务水准。筹办冬奥的脚步,也因此更加自信从容。
(记者 薛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