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用科学与智慧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林忠平    2021-03-10 09:22:36   

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社会发展所关注的问题。起初人类从钻木取火时代起就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后发展的农耕时代除了关注地表资源、水资源,乃至光能、风能资源……以及工业化的发展开始了地下矿产资源,各种野生物种资源,包括人类活动所需要的多种能源的研发。进入人口大量增加的时代开始逐渐深化的思考人类的生活以及产业化的发展与地球资源的关系,除了衣食住行,开始思考人类的新需求,以及人类健康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在沙丘上采集标本

 

记得童年时代,天黑了,就得点上蜡烛。后来改用电灯,如今用的是节能的光照。更不要说取暖、饮食和穿衣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出行方式的变化……就是为人处世的方式也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我参加的辅导青少年科技活动中,曾经带着中学同学去参观机器人。看机器人的行为,听机器人说话。智能化,这是人类智慧发展的趋势。

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知识的创新。记得许多学者在考虑人类的由来和人类的天性时,就说过人类是从黑猩猩一类的动物演化过来的。很重要的演变就是脑部神经系统中基因的突变,几个基因的突变就使得人类大脑变大了。于是人从树上下来,从爬行到站立活动。有了多样性的思维。形成了复杂的语言和不凡的巧思。

人对周围事物的审视和论断持有怀疑、谨慎与谦卑。人类群体形成的社会中都以合理的因素为基础,以此去探寻未来道路的行走。在这种情况下怀着科学与智慧的思维去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去探望社会发展的未来。说到这里,我想起高空飞翔的天鹅:在湿地系统度日的天鹅,常和它的伴侣飞向几千米的高空,看到一处安全且鱼虾丰富的湖泊,再下湖觅食。人类为了增多自己知识也应该飞向科学的高峰,去探寻自然的奥秘。在增加见识的过程中,还要以苦为乐,不怕艰辛地去了解事物产生的前因后果,找到一条前行的道路。说到这里,我想起自己在辅导青少年科技活动中,有一个选题“蚂蚁的智慧”。一位中学同学也十分有兴趣地去探索一群蚂蚁觅食的过程,了解它们是如何找到一条捷径把食物运回蚁巢。其中涉及蚂蚁个体之间的信息沟通。可见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沟通,对于技能的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今,我们说在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发展到人脑的信息与机器人之间的沟通。这里说的不仅是亲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更多的含义是:信息技术的革命兴起了时代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托夫勒认为人类社会经过史前时期、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发展的浪潮,目前人类正经历着第三次浪潮,也就是目前的“信息革命”或“知识革命”。人类由此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文明形态,即“信息社会”。互联网的普及不断加快使移动通信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10多年前手机的使用快速流行,如今已经成为离不开身边的表达话语的工具了,社会信息的沟通越来越智能化了。有人将信息化概括为:虚拟性、全球性、交互性与开放性,四个特性。

有人问我:您对当前社会的科学技术的提升有何看法?我的初浅回答是:我认为人类智慧的提升是很好的现象。还应当关注不同领域里知识的沟通和协调、互作。例如当下许多人在找寻未来工作时,趋向于到高端的机械化领域去工作,而不关注农业高新技术的提升。也有的人很了解以机械化替代农耕时代的苦力。较少的人关注自从生命体内部DNA双螺旋结构在1987年被揭示之后,生命体内含基因的特性,包括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很大的发展。在社会公众中依然缺少科学的认知。甚至有人认为基因是上天创造的,人不可干预。因此很少人关注以科学和智能的方式去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又如几千年以前发展的中药,做深入研究的依然很少,而且许多野生药材资源正在消失之中……

最近有位朋友请我参与药食同源的研究,用近代技术去理解药材和食品中有益于健康的成分。其实几千年前,扁鹊和孙思邈等古代中医名家的著述中已有药食同源的含义。有人认为《黄帝内经》中也已经包含药食同源的意思。也就是说古代文化中也有当时智慧的开创。如今我们在探讨古往今来的知识中,要学会利用现代精确的科学分析来探讨历史文化中的科学内涵,用高新技术去承接历史文化中的科学内涵,这也是当今学者应有的作为。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研究药用植物根部的内生菌,看看他们如何协助药用植物去积累药用成分,这里涉及不同物种间信息的传递。

通过上述的过程去理解自然的规律,包括肉眼看不见的生命运动的内涵,去科学地利用自然的资源。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更加精密的、科学的内涵。也就是利用古往今来的科学与智慧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需要我们有一种热爱学习和热爱自然的心态,在多方探寻的过程中去获得和积累新的知识。

(作者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六委员支招: 让长江“多娇”、鱼儿“安居”
下一篇:战“疫”之路 AI先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