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时节,鄂北某训练场,空降兵某旅空降空投专业集训现场,数台大型吊车整齐排列,官兵们合力协作,很快完成多个空投货台重心的测量和调整。
集训现场,起关键作用的是一套名为“红外线水平仪”的辅助器材。
组织装载训练的该旅空降空投技师孙秋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由我们自主研发的‘红外线水平仪’可以快速精准地测量和调整货台重心,使货台保持最佳离机姿态,确保空投装备物资顺畅离机、正常开伞、稳定下降和安全着陆,大大提升了空投大件装载效率。”
以快制胜离不开科技创新
重装(重型装备)空投是确保作战装备从天而降的主要手段。然而,在对作战装备和物资实施装载过程中,测量和调整货台重心一直是一道难题。
作为从事重装空投十多年的老骨干,孙秋生深知调整货台重心的重要性,一旦货台重心位置不符合空投要求,会出现装备物资与空投系统缠绕碰撞、空投大件无法平稳下降、着陆时装备侧翻等安全问题。
一次重装空投保障任务中,孙秋生和战友负责多达上百个空投大件的装载工作。当时,他们采取传统的“悬锥法”测量调整货台重心,由于效率低下,不得不通宵达旦地加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时间充裕且装载数量不多的情况下,‘悬锥法’多次调整后也能满足要求,然而一旦时间紧、装载量大,它的弊端就非常明显。”他说。
“测量和调整货台重心的速度跟不上,部队的重装快速出动能力就上不去,这对于以快制胜的空降兵来说是致命短板。”该旅领导介绍说,制约装载效率的这个瓶颈问题要是不解决,就很难在这一领域保持优势。因此,这次新年度开训,是空降空投骨干围绕多型辅助设备开展攻关的黄金时间。
“要想提升部队快速反应和重装突击能力,就必须研发新的科技手段,提升空降空投效率,让科技为战斗力提质增效。”该旅领导说。
这一重担落在了以孙秋生为代表的空降空投专业骨干身上。作为空降兵部队的一支重要机械化作战力量,该旅坚持通过科技强训大幅提高训练科技含量,继而不断提升实战能力。
辅助工具大幅提升装载效率
为什么不能通过辅助工具,使用一套固定的标准来提升部队的重装快速出动能力呢?孙秋生和战友受红外测量器启发,经过精心设计和调试,最终研制出能够测量和调整货台重心的“红外线水平仪”。
它具有自动安平、蜂鸣报警、线条清晰、使用快捷、室内室外通用等特点,很好地克服了悬锥摆动、肉眼估读造成的观测不准、估值偏差大等不足,有效提升了测量和调整货台重心的效率和精准度。
去年秋天,该旅采取空地一体的方式千里机动至草原开展实兵对抗演练,需要利用夜暗条件完成几十件空投装备装载。接到命令后,孙秋生和连队其他骨干借助刚刚研发的“红外线水平仪”展开货台重心的测量和调整,短时间内就完成了装载任务。
此次集训,为了给集训骨干展示“红外线水平仪”的优势,孙秋生通过比对的方式,对“悬锥法”和“红外线水平仪”测量和调整货台重心的流程均进行了演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传统的“悬锥法”基本上停留在“肉眼判、粉笔涂、卷尺量、概略读”,而且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不仅数据精度不高,还需多人反复测量校对数据,时间较长、效率低下。而利用“红外线水平仪”,在货台起吊状态下,官兵们根据水平气泡或蜂鸣报警提示调整机身水平后,简单地按键操作和测量,就能快速判断出货台重心距离是否符合空投要求,测量时间缩短,操作人员减少,还较好地克服了环境因素给货台重心测量带来的不利影响。
“目前测试使用的‘红外线水平仪’已经是我们改进后的产品了。”孙秋生介绍说,除了进行“红外线水平仪”的普训外,该旅还组建了其他攻关小组分别围绕某型装载平台和离机辅助设备全力展开技术攻关。
记者了解到,该旅近年来创新成果频出。特别是在空降空投领域,该旅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将科技成果运用到日常训练和技术改进上:离机信号器,较好地保证了集群伞降过程中跳伞员离机安全;某型中件装载平台,使得中件装载效率提升了数倍;重装空投机舱模型,解决了地面装机只停留在理论方面的问题……
目前,多项创新科技成果已经运用到了战备训练中且不断得到更新换代,成为助推该旅战斗力提升的重要引擎。(张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