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开启探索之路 打造知识殿堂

——记暨南大学经济学院何凌云教授

夏天    2021-01-10 18:09:56   

“无论何时,都给学习留点时间。”对何凌云而言,学海无涯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励志话语,更是他开启科研,教学之路的起点,“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更好的服务科研和教学。”

作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何凌云对自己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跨界 成就多角度探索

无论是从事翻译工作,还是攻读计算机硕士,亦或是选择攻读社会科学领域博士,都是何凌云坚持不懈学习与探索的路径。而两次跨界的学习经历,也为他的经济学学术生涯建造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让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997年,何凌云成为一名翻译工作者,由于工作中接触的多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即使他具备了扎实的实践能力,但知识背景的差异仍让他的翻译工作举步维艰,特别是翻译内容涉及计算机网络,通讯等工科知识和理论时,更是让他不知所措。

这时的何凌云并没有气馁,而是选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工科知识方面的欠缺。从那时起,他只要有空余的时间,就沉浸在数学、计算机、编程、算法、操作系统、软件、网络、系统工程等课程的学习中,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 “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应该被英语专业人才应用到各个领域,只有了解专业知识,才能和专家在技术上实现平等对话。”随着学习的深入,何凌云发现自己对计算机和算法的兴趣愈发浓厚,所以,他遵从了内心的想法,辞去翻译工作,去攻读计算机硕士。

对于这次跨界,何凌云做了充分的思想和知识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0年,他顺利成为南昌大学计算中心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遗传算法的理论与应用。硕士阶段,何凌云不仅注重理论学习,注重计算机复杂代码的运行,还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何凌云有了更深的思考,“复杂的算法就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从点到面,何凌云对复杂经济系统产生了更多的想象,所以,在完成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习之后,他决定转向社会科学领域,开启了对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复杂系统及复杂性问题的探索。2004年,何凌云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研究。

不同知识,不同的角度,跨界而来的何凌云对此深有感触。他对知识有着非同一般的渴望,“学习是自我提升的最佳途径。”或许,正是这份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让他在科研,在教学领域,均硕果累累。

 

教育 赋予知识新生命

长期从事能源环境、金融及宏观政策、计算经济学、大宗商品市场复杂性等方面研究的何凌云,已主持和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博士后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发改委专项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顶尖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110余篇中英学术论著,并被广泛引用。

在科研过程中,何凌云牢记经世济民的使命,他认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环境与经济,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只要规划好,两者可以实现协调发展。”兼顾能源约束、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是何凌云的科研方向,他认为,“所有的研究都要把百姓福利放在首位,要发挥经济学优势,对相关政策与经济现象进行理性与专业的分析。”何凌云以居民福利为出发点,关注污染气体排放对居民健康福利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影响。

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何凌云还是一位师者。在学生的眼中,他既有师者的渊博学识,又有朋友式的无障碍沟通,无论是学术上的指导,还是生活上的关心,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对他尊敬和亲近。

对于知识,何凌云是严肃的。“知识也有背后的故事,只有深度挖掘,才能将学生带到更高的高度。”每一节课,何凌云都认真准备,让基础知识,变得生动且有深度。课本上的知识被何凌云赋予了新的生命,并通过鲜活的案例予以讲解,严密的逻辑,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比如,何凌云以贸易和环境基本知识构建学习框架,从贸易如何影响环境,环境又将对贸易产生何种影响等多个角度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中间穿插案例与前沿文献讨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温故知新。

毫无疑问的是,扎实的知识是科研和工作的基石,何凌云通过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未来,铺就了一条通往实践的道路。

除了课堂上的良苦用心,何凌云还会以线上讨论班的形式,定期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学习进程。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学术习惯,同时也能加深师生间的沟通与互动。

讨论班,成为何凌云与学生们的自由交流的平台,在那里,学生们可以发出任何学习上的问题,而何凌云总是尽可能在第一时间予以解答。

这就是何凌云,在科研领域,他关注现实,积极探索;在教育领域,他一丝不苟,创新教学;无论是科研工作者还是师者,他都能做到简单且有韧性。

对于未来,何凌云同样选择遵从内心,即,坚持学习,保持热情,认真教学,同时,继续从事喜爱的科研事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专注花卉研究 装点多彩世界
下一篇:康玉柱:中国古生代海相石油的开拓者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