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智能云网,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构筑“智能数纽”

2021-01-06 16:45:08    新华网

发改委《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东西部数据中心实现结构性平衡,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高,使用率明显提升。公共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社会算力获取成本显著降低。政府部门间、政企间数据壁垒进一步打破,数据资源流通活力明显增强。大数据协同应用效果凸显,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批行业数据大脑、城市数据大脑,全社会算力资源、数据资源向智力资源高效转化的态势基本形成,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构筑“数纽”体系和“数盾”体系

《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立完善云资源接入和一体化调度机制,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门槛,形成“数纽”体系。正如发电厂和输电网的关系一样,如果说大数据中心是对数据生产要素进行加工、将其转化为强大的智能和算力的“发电厂”,那么“数纽”就是将智能和算力进行一体化调度、并输送给千行百业的“输电网”。

算力资源需求多种多样,需要以应用为导向,合理使用算力资源,提升基础设施利用效能。对于需后台加工存储、对网络时延要求不高的业务,支持向能源丰富、气候适宜地区的数据中心集群调度;对于面向高频次业务调用、对网络时延要求极高的业务,支持向城市级高性能、边缘数据中心调度;对于其它算力需求,支持向本区域内数据中心集群调度。这就要求大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必须对接应用层的需求,根据业务需要及时、灵活地提供各种拓扑结构的数据通路,实现高效、可靠的数据通信。《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在区域数据中心集群间,以及集群和主要城市间建立数据中心直连网络,优化数据中心跨网、跨地域数据交互,实现更高质量数据传输服务,这相当于是数字世界的“特高压智能输电”工程。

此外,云资源接入是降低算力使用成本、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的关键,这不只是“提速降费”那么简单,当前企业普遍存在同时接入多个云服务平台的现象,迫切需求从原来的一线入一云到一线入多云,简化复杂的网络架构,减少对接工作负担,同时还要做到业务互不干扰。

基于IPv6+技术体系的智能云网,采用定制化路由、网络演算、网络“切片”等新技术,有效满足一体化数据中心对于云资源接入和一体化调度的需求,构筑智能的“数纽”体系。

华为智能云网解决方案,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

华为智能云网解决方案,基于IPv6+提供四大能力,打造行业数字化转型底座。

算力触手可及,2分钟开通云网业务,企业用户端设备硬装即实现业务自动开通。通过SDN控制器对网络服务进行抽象建模,屏蔽网络实现细节,降低系统集成复杂度90%以上,提升集成开发速度80%以上,实现网络服务化。支持企业像用云一样电商化订购,敏捷用网。

多云随心可达,企业从原来的一线入一云到一线入多云,非专业人士上多云简单又省心。通过云骨干连接多云和多网,实现一网连接多云,解决了多云连接下网络架构复杂的问题;通过点到多点的三层连接技术,实现一条专线接入多个云服务平台,解决以往一条专线只能接入一个云平台的问题。

联接刚柔并济,刚,是网络联接单跳抖动达到微秒级,整网从毫秒级降到微秒级;柔,是网络联接感知应用,按需柔性定制联接路径。通过网络切片,将一张物理网络划分为多张逻辑网络,逻辑网络之间资源互相隔离,业务互不干扰,提供网络带宽、时延、抖动、丢包等确定性保障体验;不同的逻辑网络可以通过SRv6技术为金融、政务、医疗、教育等不同行业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拓扑和连接,提供差异化且可保障的服务质量。

安全保驾护航,华为智能云网,基于业界领先的全网态势感知与自动化处置平台,构筑云网安立体架构,引入AI安全大脑,实现“云网安一体化”安全防御。基于AI的威胁关联检测,将威胁检出率从60%提升到96%,实现对未知威胁的全面防御;基于SDN的安全策略处置,网安协防,将威胁闭环的时间从24小时降低到分钟级,实现安全损失最小化。

截至目前,华为智能云网方案已经服务于电子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煤矿、智慧港口、智慧制造等多个行业。华为将携手更多合作伙伴进行创新设计和业务深度合作,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坚实的底座,加速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下一篇:未来机器人数量或超手机 人均配三五个服务机器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