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便民、惠民、乐民”的目标,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市发改委积极谋划争取资金、市住建局推行“五有”工作机制,高标准、严要求,强力推进改造工程实施。2021年全市共有12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总投资10.75亿元,涉及91613户,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意见反馈有渠道
推广“居民夜谈会机制”。老旧小区改造与群众密切相关,但居民意见不统一时有发生,影响改造的总体进度。三明市采取“居民夜谈会”形式,干部积极参与,宣传老旧小区政策,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干部被动解决问题为主动上门服务,争取群众支持,将夜谈会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列出清单并逐一销号。如:三元区荆西街道秉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的做法,化解了老旧小区柴火房450间、违章搭盖1500平方米拆除的历史遗留问题。
推行业主“监督员”形式。设立业主“监督员”,将群众反映和发现的问题、诉求及时反馈监理和建设单位,共同保障项目实施质量。同时,拓宽监督举报渠道,利用E三明、邻里E家等线上平台以及“有事找书记”线下平台,及时协调解决改造中的问题和百姓的诉求。诉求类事项做到2日内完成处置,投诉类5日内完成处置。
加装电梯有统筹
简化审批流程。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简化三明市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流程的通知》(明建〔2019〕26号)等文件,形成“政府引导、社区主导、业主负责、简化程序、保障安全”的加装电梯模式。
统一布点规划。在小区改造方案设计阶段对加装电梯位置进行合理布点,尽量减少采光、消防等方面的影响,结合民意征集,一并摸底居民加装电梯意愿,与改造设计方案进行统一公示。
统一地下施工。对有加装意愿的楼栋,根据电梯型号在道路改造过程中免费为居民挖好电梯井,将管线迁移、基坑开挖与老旧小区改造同步进行,可节省约3-5万元费用。对短期内无加装意愿的楼栋,进行室外管线、道路、绿化等改造施工时,为加装电梯预留条件,避免改造完工后加装电梯再进行二次改造。
质量安全有管控
推行代建制。探索以县(市、区)为单位整合打包,辖区国有企业作为代建业主,组建专业技术队伍服务于老旧小区改造,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如:三元区北部片区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00万以内)以代建形式委托区城发集团公司,将依法非必须公开招标项目交由子公司城发工程建设施工,既保障既有线路通畅和安全,也提高了其他审批工作效率。
强化技术交底。在项目前期阶段,按照设计阶段+施工前两次交底流程,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代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管线施工单位参加,对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讨论,对施工过程的难点重点进行交底,确保质量安全。如:三元区绿岩新村(林苑花园小区)老旧小区改造时,采用两次交底,避免了设计方案疏漏,确保开挖施工与管线改造协调推进。
加强监督抽检。在监理履职的基础上,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老旧小区改造管网进行验收检测,利用可视仪器对完成的雨污水管道进行全数检测,确保地下工程施工质量。
改造成效有考核
对建设单位考核。建立老旧小区改造评价考核机制,并与各单位绩效挂钩,细化考核细则,明确扣分事项,对存在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行政审批推诿扯皮、项目建设进度缓慢、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等得分排名靠后的单位进行通报、约谈,确保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完成年度改造目标。如:三元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每月对社区建设项目进行评分,对排名前三和排名后三的项目进行通报,进展滞后的项目进行差异化督促服务,年终评分结果与项目申报、奖励资金分配、先进评比挂钩。
对施工单位考核。住建部门选派精干力量主动靠前服务,从项目技术交底开始跟踪服务项目,参照质安站双随机流程对各项目进行日常监管。如:革新巷老旧小区改造,通过建立日常检查机制,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对每个隐蔽工程节点拍照留底,住建部门会同建设单位合力进行双随机,及时派单整改。
长效管理有探索
制定政策。出台《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文件,按照“同实施、同筹备、同推进”明确在老旧小区改造和物业管理同步推进。同时,积极探索通过“居民自管”、“创收平衡”、“政府参与”等多种模式的长效管理办法。
居民自管。向片区无物业的小区推行自管模式,通过社区牵头组织制定机制,热心居民加入,居民共同出资,成立小区自管会。如:三元区东霞社区,社区居民大多为老年人,收入不高,在成立自管会后邻里矛盾纠纷少了,基础设施有人维护了,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高。
平衡创收。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通过拆除柴火房等增设停车设施、设置宣传广告位、出租公共产权房屋等形式为小区创收,创收部分补贴小区物业管理,实现自我造血、自我平衡。如:三元区富华社区采用电子扫描低收费管理方式,将收取来的停车费用于门卫聘请、值班室建设、停车管理相关电子设备维护,小区造血功能得到提升。(三明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