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西安市营造“五大工程”“三支队伍”创新氛围

2021-12-15 18:01:57   

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于12月24日召开“奋力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任晖,西安市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孝就相关情况做了介绍。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任晖介绍,今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加速打造“秦创原”这一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总平台,西安市紧跟陕西省步伐,结合自身实际,聚焦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在整体定位上,坚持把秦创原建设作为“两链融合”的关键环节、作为推动西咸一体化的创新示范。在发展目标上,提出秦创原“一总两带”建设总格局,在任务推进上,先后成立秦创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三年实施方案,明确了任务目标,印发了专项政策,安排了专项资金,各项工作正在加速推进。

创新平台能级提升工程。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到2023年,建成市级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等研发平台40个。实施“双区”联动试验示范工程,深入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开展各类社会实验,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支持高新区建设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实施硬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制,加快培育和带动引进一批硬科技企业。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载体,到2023年,累计培育市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0家,举办系列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600项。

创新主体培育提升工程。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情况实施奖补,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5%以上。建立“双招双引”联动机制,重点引进一批行业隐形冠军、瞪羚企业等,做大做强科技创新企业集群。

科技金融融合提升工程。加大科创基金服务力度,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抢抓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和北交所开市等机遇,深入实施“龙门行动”计划,用好全球创投峰会等平台资源、引导创投机构投资我市硬科技企业,促进更多企业上市。

创新创业生态提升工程。建立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体系,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孵化生态体系,高标准举办全球硬科技大会、西安国际创业大赛、中国创新挑战赛等活动,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全力推进完成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创业街区试点示范任务。推进“城校企”协同创新深度融合,鼓励高校院所开放办学创业,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力争到2023年大学科技园在综合类、理工科高校全覆盖。强化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建设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西安设立区域性研发中心,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西咸一体化”,加强与周边城市协同联动,努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创新人才引育提升工程。加快建设三支队伍,每年组织1000名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省市联动培育壮大科技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科学家+工程师”、“新双创”三支队伍,到2023年,培育技术经理人和科技经纪人200名。优化外国专家政策服务,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流程,依托国际人才西安市场打造国际人才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大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到2023年,累计引进培育各类高端人才达到1800名。

西安市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孝介绍了西咸新区扎实落实陕西省及西安市部署要求,推动“两链”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情况。他表示,西咸新区坚持举全区之力推动秦创原建设。截止到11月底,全区签约隆基股份年产15GW高效单晶硅片切片、中国电子西部数字经济产业基地、陕汽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等产业项目255个,投资额1964亿元;新登记市场主体20.53万户,总量达41.29万户;新增已落地科技型企业361家;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50家,是去年全年的1.6倍,238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省科技厅评审,是去年全年的1.8倍,总窗口的示范作用、科创企业聚集效应开始呈现。

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完善政策,加快政策兑现,形成示范效应。加快项目转化和招引落地,深度推进“三器”建设,抓好“孵化器”“加速器”“促进器”示范区建设,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技术创新平台。强化机制创新,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经纪人、科学家+工程师、新双创“三支队伍”建设,努力在“新双创”队伍建设上取得突破,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王婷婷)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提升社会治理能级
下一篇:长沙开福:护航健康成长 共建无烟校园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