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从“扶着走”到“放手跑”

——看南昌脱贫户如何鼓钱袋富脑袋

2021-12-06 15:33:39    南昌日报

 

初冬时节,赣江之滨层林尽染,景色宜人。山环水绕间,勤劳的南昌百姓正在用双手创造幸福。产业蓬勃兴起、环境日益改善、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在这片山水中,群众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乡亲们的笑容多了起来,一幅民富、景美、人和的活力画卷正渐次展开。

 

特色产业助增收

在南昌县广福镇北头村,只见一捆捆秸秆整齐地放在田间,即将运往北头村秸秆回收基地。南昌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正在现场向村民讲解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

“我们把农作物秸秆粉碎加工再利用来种植食用菌。”南昌县广福镇北头村菌菇基地技术员林冬明说。近年来,广福镇北头村充分发挥自身自然和区位优势,不断发展特色产业,在做大做强原有无花果产业基地的同时,先后引进了花卉和菌菇项目,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以前秸秆不回收,燃烧处理就会污染空气。现在秸秆回收,我们老百姓每亩还能拿到20元到30元的补助。我家里有30多亩地,就多增收了近1000元。再加上种植菌菇,年收益有两万多元呢。”北头村脱贫户李时民告诉记者。“秸秆回收给我们村增加集体收入近17万元。我们村以前是空壳村,如今通过发展菌菇等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以前的2000元达到了如今的40多万元。”北头村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南昌县农业农村局在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同时,不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乡村发展动能,切实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大财政资金向产业发展项目的倾斜力度,共安排产业发展资金1.23亿元扶持壮大各地产业发展,巩固产业带动脱贫户解决就业、持续增收的脱贫成果。

 

头雁引航加速跑

新建区铁河乡位于鄱阳湖畔,为“五河汇聚”之处。在这里,当地人依靠8000多亩的芰湖发展养殖业。村民雷杨孙是铁河乡东阳村雷家自然村人,因为常年在外经商,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三年前,雷杨孙回到家乡,成了一名乡村致富带头人。

2019年,在村“两委”班子的支持下,雷杨孙团结村里其他乡贤,成立了芰湖食品加工特色产业基地,主要研发板鸭、酱香鸭等特色产品,重塑青山板鸭老品牌形象,在吸纳村里脱贫户就业的同时,还带动了村民们养殖鸭子。去年,基地生产加工鸭子10万只,产值约400万元。今年预计生产加工鸭子25万只,产值将达1000万元。

“我如今在板鸭基地做工,一个月有三四千元。自己还养一些鸭子,一年下来也能收入近万元。”东阳村脱贫户胡宏裨告诉记者。

“一个人的富有是小富,只有大家一起富起来,那才是大富。我们基地加工的板鸭基本都是由当地村民自己养殖的。而且,现在基地每天都可以吸纳60余人就业,多的时候达到100多人。”雷杨孙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接下来,他计划在周边乡镇及县区设立品牌连锁店,让具有铁河特色的产品“走出去”,带动周边更多村民致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鼓了钱袋富脑袋

“日子好过了,村民精神不能垮下来,鼓了钱袋也要富脑袋,有钱花和讲文明,一样也不能少。”进贤县温圳镇杨溪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李燕辉说。

古色古香的民居,宁静幽雅的环境,走进温圳镇杨溪李家村,不禁让人心旷神怡。作为全国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杨溪李家始建于南宋宝佑年间,具有近千年积淀的历史人文底蕴。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乡村基础治理,践行一事一议,加强村民自治。同时利用家风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现在村里的大小事,尤其是公益方面的事,只要村民提出来,我们理事会都会进行商议,商量着来。”村民理事会理事李亮华告诉记者。

近年来,杨溪李家通过制定弟子规、家族祖训、《村规民约》,组织“议家风”“晒家风”等系列活动,形成了重视“孝悌慈”等家庭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推出一批“热心公益”“创业先锋”“勤俭持家”的先进典型,带动了更多家庭见贤思齐、崇善尚德;不断推介宣传一批凡人善举、家风故事、感人事迹,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正气,营造良好的乡村氛围。

“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把先进典型树起来、推出去,能不断点燃广大村民建设家园、和谐发展的激情。”李燕辉告诉记者,接下来,杨溪李家将把乡风文明建设与“中国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传承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开展乡风评议,用文化凝聚人心,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本报记者 卢梦梦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情系群众办实事 为表谢意送锦旗
下一篇:重庆铜梁区大件垃圾处理厂正式启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