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苏省扬州市交通执法部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高水平谋划推进南水北调船舶污染防治体系示范区建设,全力服务打造高颜值大美运河,让水更清、天更蓝、岸更美、船更畅。
打好蓝天保卫战
强化船舶燃油联合监管,配备船舶燃油快速检测设备3台,开展船舶燃油抽检,合格率达98.6%,实施行政处罚5起。建立水上、空中、指挥中心立体监控网络,打击船舶未封舱违法行为。目前在航船舶封舱运行已成为常态。强化港口扬尘治理,取缔港口码头16家,完善环保手续21家。引导LNG动力船舶建造和改造,共完成新建船舶4艘、改造船舶10艘。
打好碧水攻坚战
全市51家港口企业安装“船E行”系统实现全覆盖,建成船舶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接收设施,督促靠港船舶通过系统送交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协同推进船型标准化,实施船舶生活污水防污设施免费铅封,完成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改造,拆解单壳化学品船、单壳油船、老旧运输船舶。争得财政资金支持,全市投入运行船舶污染物接收船3艘、正在招标建设2艘。
打好执法监督持久战
推动污染专项检查常态化制度化,累计完成船舶港口污染防治三号行动专项检查、固体废物船舶检查、船舶封舱检查、登船监督检查,实施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使用情况检查39次,累计实施行政处罚479起。严格执行单壳化学品船和单壳油船、600总吨及以下化学品船舶禁限航工作,及时处理危化品船舶混停。清理“三无”船舶880艘,长江与京杭运河“三无”船舶实现历史性清零。共同推进长江沿线水域、“七河八岛”船厂、砂石码头的搬迁关闭,共协助关闭各类船厂38家,清理非法浮吊船11艘。
抓好基础能力硬实力
市内河搜救中心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配套工作正在推进,省级应急设备库(一期)、省级内河应急搜救专业人员实训基地、省级综合水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等四大功能投入使用,水下机器人、应急集装模块等一批先进装备得到列装,沿京杭运河层次分明、衔接有序、保障有力的“1+3+9”的水上交通综合执法和应急搜救站点格局有序推进。市水上交通指挥中心、水上交通综合监管平台(一期)检查投用,累计建成110个视频监控点位、4座VHF基站、4座AIS基站,安装海巡艇4G移动视频22套,无人机监视监测系统开展常态化飞行巡航,为“看得见、呼得着、管得到”奠定坚实的基础。
抓好制度机制软实力
制定《扬州市南水北调水域船舶污染防治办法》,于2021年2月1日起实施,是全省乃至全国第一部关于南水北调水域船舶污染防治方面的政府规章。修编完善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形成“1+6”的预案体系,推动预案的模块化、可视化和动态化。深化执法模式改革,“1+N”扁平化执法机制和“4+N”跨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常态化运行,“4+N”跨部门联合执法在全市特色化开展,与水上公安、国家海事、水利等在“三无船舶整治”、长江流域禁退捕等方面开展各类联合执法、联合巡航38次。(扬州市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