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早晨7时,睡到自然醒的谢香玲老人打开窗户,满眼的绿意让她心旷神怡,清风送来的新鲜空气更是让她身心舒畅。没多大会儿,护理人员就来到她的房间,给她送来了早餐并给她打扫卫生。这是谢香玲入住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敬老院的第27天。秋日的阳光下,被金色包裹的水城越发诗意和美丽。从居家服务到社区照料,从入住公办养老机构到移动养老,一张张老人们发自内心的笑脸洋溢着幸福和安然,构成了这座城市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绵延而厚重的底色。
史奎华/摄
近期,聊城开发区将公办养老机构(敬老院)最大化向社会开放,凡符合入住条件的老人,参照特困人员供养经费标准缴费即可入住,谢香玲是开发区享受这一政策红利的第一位老人。 “入住前,儿子怕我相不中,先带我来这里看了看,结果我一下子就喜欢上这里了。这里吃得好,环境好,服务好,比住在宾馆还舒心嘞。”提到入住敬老院的经历和感受,谢香玲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谢香玲老人的话语,道出了开发区越来越多老年人门的共同心声。今年以来,开发区引入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解决了养老服务普遍存在的“运营难”问题,围绕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移动养老和互助养老五个方面,将老人的日常需求列出清单,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让广大老年人收获了健康和快乐。
“母亲年纪大了,平时一个人住,动锅动灶不仅吃力也不安全。现在好了,社区有了助老食堂,菜品既种类丰富又软烂可口,她到这里吃我们做儿女的也放心。”提到李太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助老食堂,社区居民张晓宁非常满意。除了提供每日一餐,服务中心还为老人提供上门做饭、身体检查、中医理疗等服务,老人们没事了还可以随时过来打打牌,愉悦身心。像这样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发区共规划建设了7处。
史奎华/摄
大胡小区老人唐张氏103岁了,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寿星”,虽然已经满头银发,老人精神却非常好。自从家里常有志愿者上门后,老人心情更好了。“来了之后,又是给我收拾房间,又是跟我拉呱,对我太好了。我是从穷日子过来的人,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老年人才能过得这么舒心呐!”近日,提到自己享受到的居家养老服务,唐张氏老人赞不绝口。原来,老人是开发区与专业养老机构签约的服务对象,得知老人需求后,开发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在中康爱邻里平台为老人发布了工单,开发区“时间银行”的志愿者们领取工单后即刻来到老人家中开展保洁和精神慰藉服务,让老人很满意。“时间银行”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开发区筹办的互助养老项目:志愿者接单为老人服务,后端记录服务时长,当志愿者或志愿者父母需要帮助时(年龄达60周岁及以上)可免费换取等时服务。截至目前,已有450余名志愿者加入时间银行,预计到年底可突破1000人。目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发区已与专业养老服务公司签订了“七类老人”居家服务协议,如60周岁(含)以上分散特困人员、60周岁(含)以上空巢老年人(指无子女或子女不生活在同一行政区)、8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等。除了日常服务需求,当老人在家中突发意外或疾病时,也可通过具有SOS定位功能的“一键呼叫”设备联系开发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后者可即时收到信息并及时提供帮助。
史奎华/摄
随着口袋公园不断增多,城区环境也得到明显提升。对于户外活动的老人,是否也可以找到服务切口?“我们开发区根据季节性老人室外活动轨迹,变被动为主动,配备了6辆‘移动养老’工作车,每天奔波在开发区城乡间道路上,不少于6个小时的巡逻服务,在户外寻找需要服务的老人。从一杯开水、简单体检,到紧急救助,服务项目看似简单,却让老人们感觉格外暖心。”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东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