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山东省新泰市翟镇: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先行区

2021-09-07 09:23:04    中国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山东省新泰市翟镇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以创建“先行区”为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趟出了一条从“黑色”到“绿色”,从“包袱”变“财富”、从“忧居”到“宜居”的新路子。

 

翟镇兴隆屯村美丽乡村建设 陈新 摄

 

采煤沉陷区上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翟镇46个村,其中44个是压煤村。这个曾经的工矿重镇,经济因煤而兴的同时,也因煤炭采空而患上土地沉降、土壤黏重、水源短缺等煤炭开采“后遗症”,严重影响了当地的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势在必然。

如何在采煤沉陷区上重新走出一条振兴之路?按理说,发展工业产业是许多乡镇在乡村振兴路上会选择的常见路线,但在沉陷区上建设厂房,搞大规模生产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厂房建了也有可能会斑裂,地势条件限制了工业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在乡村发展农业产业,以农业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成为更适合翟镇的路线。借着一股政策东风,翟镇按照“光扶农、光促农、光富农”思路,流转搬迁复垦土地2.37万亩,建设农业大棚7200余栋,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采煤沉陷区农光互补产业基地。

村民或自主承包大棚独立发展,或者抱团成立合作社,共谋幸福路。

 

唐立沟村光伏大棚油桃采摘忙 陈新 摄

 

2018年,翟镇唐立沟村党支部书记高会永就联合村两委成员建立永乐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又共同出资300余万元,建立永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大棚采摘园项目,村集体占股30%。七八十位唐立沟村农民也由此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一年下来,村民靠着在这里种植年收入大概在3万元左右,还有2户贫困户在采摘园里干活,也实现了脱贫。此外,我们村集体现在一年收入达到了10万元,等过两年到了盛果期,收入会越来越多!”唐立沟村党支部书记高会永说。

2020年,翟镇又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目标,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助力园区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投资5600万元、占地24亩的山东金面杖食品有限公司正试生产;同北京中建春汇农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占地1000余亩的食用菌育苗、种植基地;与寿光市龙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先期发展彩椒种植100亩。

此外,翟镇还组织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光伏园区建设水平,增强配套功能。持续改良土壤环境,开展拦河坝工程建设,对园区进行拦河坝的截流,完善生态的治理,给种植户提供水源供给,打造了农业科技示范园,配备了育苗中心,从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技术人员正在栽培蔬菜 陈新 摄

 

走进翟镇蔬菜种植科技示范馆,智慧化的产业园大数据平台,先进的智能温控、净水处理、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新颖的墙体组合、立体管道、仿生螺旋等栽培手段,着实让人耳目一新,科技感十足,而一株株攀爬支架长成一棵树模样的西红柿树,还有五种颜色的五彩椒等新果蔬品种,更是令人大开眼界。

2020年,翟镇党委书记刘渊东带队多次去寿光考察农业项目,从中蔬禾一(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聘请技术员,打造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探索农业种植新模式,成为一所“现代化农业学校”,为当地大棚种植户带来了福音。

王金枝是一名栽培专家,今年聘任到蔬菜种植科技示范馆后,就一直在负责示范园区的栽培工作,说起示范馆里的各种瓜果蔬菜,他如数家珍,详细地介绍着每一个品种的特点优势,种植方法,应用案例。

而王金枝更为重要的另一个角色是“老师”。每个月,这里都会举办培训,王金枝和种植大户进行引领,带动散户进行集中培训,到种植户比较好的现场进行亲手示范,亲自指导,让种植户真正把本领学到家。种植户王道春在学习后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了“口感西红柿”,长势喜人,仅今年春节期间就销售“口感西红柿”2万斤,增收10万余元。据统计,示范园至今累计开展农民技术培训50次,当地中小学实践教学12次,展现出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

据了解,目前,翟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3家,建成蔬菜、林果、食用菌、中草药等4大类特色种植基地11个,年产优质农产品10万吨,带动周边29个村1.4万户4.2万村民共同增收致富,户均年增收1.7万元,村集体年均增收20万元。

通过招龙头企业,引技术,强配套,翟镇积极探索一条由粗放向集约转型、由低端向高端升级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使采煤沉陷区由“包袱”变成了“财富”,农业成了有奔头的产业,真正为乡村产业振兴增添了动力。

昔日荒山野岭,今日靓丽新区

作为曾经的煤炭重镇,煤炭资源枯竭给翟镇带来的不仅仅是巨大的产业转型压力,还有村民安居的问题,由于煤炭采空,导致土地沉降,民房斑裂,耕地塌陷,住在沉陷区的房屋里,村民们的生活变得非常不踏实。

“因墙体斑裂不堪,我先后在2003年和2006年翻盖两次房屋,为盖新房花光了积蓄,结果住不了两年就成了危房。还有俺之前承包的那片地也塌了一大块,好处是那天没去地里,不然人陷下去,可了不得。”说起过去那些在塌陷区上居住的日子,翟镇前羊村村民徐勤利此刻还心有余悸。

安居才能乐业。在人们越来越追求居住安宁的今天,和谐的人居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破解采煤沉陷区百姓的安居问题?

整村搬迁,社区化改造成了让群众安居乐业的首选。翟镇抢抓政策机遇,按照“群众自愿、示范带动、梯次推进”原则,积极稳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2100亩地,打造出了党委统一管理、便民服务一体化、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山水型生态园林社区—金岭湖社区。

 

翟镇金岭湖社区景色 陈新 摄

 

2016年,随着龙泉社区和金岭湖社区两大社区建设完成,徐勤利和其他曾经住在塌陷区上的6个村的1.2万村民都搬上了新楼,过起了社区新生活。

如今你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在金岭湖社区,绿树花草掩映着平坦整洁的小巷,孩童们在健身路径中嬉戏玩耍,妇女们推磨压碾掐“辫子”,棋友们排兵布阵杀几盘,一排排崭新的楼房、一条条整洁的街道、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文化广场也不时传来欢快的歌声,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徐勤利高兴地说:“住在金岭湖这么美丽的社区,我再也不用担心房子不安全了!”此外,他也和大家一样承包光伏农业大棚,“一个棚能产2万斤柿子,一年挣2万块钱,日子是一天比一天有盼头了!”

翟镇党委书记刘渊东说:“我们要让群众搬得出、住得好、稳得住、能致富,让阳光洒进新居”。

金岭湖社区已然成了一个样板,翟镇还在不遗余力地推进社区建设,规划了更多新型社区建设。如今,石灰峪社区建设基本完成,正着手准备搬迁入住事宜;王家寨社区回迁楼10栋平均建至4层,3栋建至7层,其余8栋已完成地上1层;崖头社区回迁楼21栋全部封顶,剩余1栋建至8层。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翟镇模式

“1938年1月,新泰共有3批50余人参加徂徕山起义,翟镇就有7人,占了十分之一还要多,说明翟镇是有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的热土。”

6月29日,新泰市翟镇高家店村显得异常热闹,新落成的红色记忆馆揭牌仪式正在进行。跟着解说员的娓娓道来,当地干部群众认真聆听一个个翟镇英雄儿女故事。

据了解,红色记忆馆是由翟镇投资200万元,从今年3月开始历时三个月时间打造完成。整个展馆通过星火燎原、改天换地、翻天覆地、奋斗百年、初心本色五个篇章,从不同时期真实记录还原了翟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

 

翟镇红色记忆馆建成开馆 陈新 摄

 

新泰市委常委、市人民武装部政委张作程指出,翟镇在新泰党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红色记忆馆的建成,搭建起了承载历史记忆、再现革命史实、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平台,对弘扬新泰红色文化、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是翟镇近年来又新添的一处文化阵地。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翟镇深谙其理,以自己的方式打造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翟镇模式。

立足于自身特色,翟镇深度挖掘本土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书香文化,乡贤文化,地域文化,打造了金岭湖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乡贤博物馆,文化遗产馆,红色记忆馆,城乡书房,文化广场等一系列的文化载体,成为举旗帜、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场所阵地。

翟镇党委书记刘渊东说:“这些文化场馆的建设提升了我们的文化品位,打通了宣传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促进了文化振兴。”

利用文化阵地,翟镇广泛开展活动,今年来就组织大型文艺演出10场、太祖拳展演2次、放映红色电影100余场、开展“舞前一刻钟红色故事会”活动共60余场,送戏下乡演出15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同时,制定村规民约、设立四德榜,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定期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等模范人物,弘扬传统文化,倡树文明新风,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翟镇模式。

“从大的层面,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而落到一个镇街,发展文化则担负着宣传教育,感化老百姓的重要意义。通过我们的努力,就是为了让文化氛围无处不在,宣传阵地无处不在,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党委书记刘渊东说。

 

翟镇党委书记刘渊东与城乡书房志愿者交流 陈新 摄

 

随着这几年的乡村振兴建设,翟镇百姓从危房搬上了楼房,从采煤沉陷区到多种特色种植基地,从“煤粉飞扬”到绿树成行,“忧居”变“优居”,“包袱”变“财富”,翟镇人民的幸福生活已然掀开了序幕。

翟镇党委书记刘渊东说: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注重产业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更加注重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更加注重项目建设,蓄足发展后劲;更加注重民生福祉,提升群众满意度;更加注重组织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建设“产业强、生态美、组织新、文化兴、人才旺”的富美文明和谐翟镇。(文:夏忆 摄:嘉文 图:翟镇提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长沙宁乡烟草:学史力行办实事 10万只口罩护航“平安收购”
下一篇:文明城市创建给汕尾带来了哪些变化?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