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四川通江第六小学

银耳种植基地师生播种忙

谭文峰     2021-04-01 14:56:31   

“电钻打孔接入木屑,或棒形种木菌种,或用凿子打穴接入楔形种木菌种。行距3到4厘米,穴距7到8厘米……”近日,在通江第六小学校内的银耳种植园里,五年级的师生忙得不亦乐乎,同学们在观摩技术人员现场示范后,争先恐后在耳棒上钻孔,并按照银耳种植步骤与要领点下菌种。

“原来银耳是长在木棒上的呀?”“活动让我了解了家乡特产‘通江银耳’的点种过程,明白了每一朵洁白的银耳背后都是辛苦的付出。学习之路亦是如此,只有辛苦付出,才能收获满满。”来自五年级7班的毛星月同学激动地说道。

第六小学负责人介绍:“我们利用学校一块空地建了耳房,作为银耳种植劳动实践基地,并与县银耳科研所、县银耳博物馆合作,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参与银耳种植实践,银耳成熟后通过食堂熬成银耳羹让全校师生分享劳动成果。”

据了解,通江第六小学开设劳动实践课程已经有五年时间,除了银耳种植基地外,还有桃园、李园、油菜园等劳动实践基地,在不同的季节会组织同学们参加劳动活动,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更能让这些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在校园里见证春华秋实的生命历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巴中市巴州区教科体局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下一篇:赣州章贡区社区金融便民服务活动启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