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我省不断创新防治模式和工作方法,艾滋病防治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艾滋病疫情持续保持低流行状态。
一、艾滋病疫情情况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全省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14373例,死亡2265例。2021年1-10月,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203例,其中感染者958例,病人245例,死亡140例。
我省艾滋病疫情特点:一是各地疫情分布差异较大。全省125个县(区)除大兴安岭新林区外,均有病例。现存活病例最多的地市为哈尔滨市,占全省病例的51.7%。其次为齐齐哈尔市(9.2%)和大庆市(6.8%)。二是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2021年1-10月新报告的病例中经性途径感染比例为95.5%。三是近几年新报告病例中,15-24岁人群报告占比稳中有降,50岁以上人群报告占比持续增加。2014年至2021年10月,全省报告15-24岁年龄组病例数占当年全部报告病例的比例由30.9%下降到14.8%;50岁以上病例数占当年全部报告病例的比例由13.3%上升到26.7%。
二、艾滋病防治措施及成效
为巩固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成果,保持全省艾滋病低流行状态,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形成多部门共同防治艾滋病的良好局面。坚持政府主导、各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机制,进一步明确部门责任,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公安厅制定印发有关方案针对抓获的违法犯罪人员开展艾滋病检测。联合教育部门建立疫情通报制度,定期推送我省学生疫情信息。与药监、通信、机场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开展宣传工作,同时各级卫生部门将艾防宣传融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中,社会效果显著。
(二)拓展宣传形式,提升宣传教育效果。通过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采取经常性宣传与集中式宣传相结合、艾防宣传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人群开发易于接受的宣传产品,制作艾滋病科普知识动画和宣传海报在地铁、机场、药店、高校等场所投放,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三)完善监测检测网络建设,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全省各级各类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共875个,设置并启用了435个自愿咨询检测室,60个国家级艾滋病综合监测点,提高检测可及性,最大限度地及时发现感染者和病人。
(四)创新综合干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全省“艾滋病检测咨询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提供线上预约检测和查询结果服务。探索互联网+综合干预模式,在定点治疗机构开展暴露前后预防和检测治疗“一站式”服务工作。鼓励和培养更多有能力的社会组织参与高危人群干预工作。
(五)落实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做好防治母婴传播工作。建立健全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完善采供血服务体系。实现血站核酸检测全覆盖,有效缩短了疾病发现的“窗口期”。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积极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及咨询宣传服务,孕产妇艾滋病检测率达到99.96%,孕期检测率98.95%,HIV阳性产妇母婴传播零感染率,有效阻断了母婴传播途径。
(六)强化抗病毒治疗管理,提高治疗水平。建立以省级艾滋病诊疗专家为依托,市级专家为主体的艾滋病诊疗梯队,提升抗病毒治疗服务能力和随访质量。为最大限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省定点医疗机构为感染者提供药品邮寄和公路卡口送药服务,保障了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药物的及时有效供应,为落实免费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