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食物多样”,是指原材料种类

2021-11-03 21:32:21    生命时报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推荐的第一条。这个“多样”有具体建议值:每人每天至少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要25种以上,烹调油和调味品不计算在内。其中,谷类、薯类、杂豆类每天吃够3种,每周5种;蔬菜水果类每天4种,每周10种;畜、禽、鱼、蛋类每天3种,每周5种;奶、大豆、坚果类每天2种,每周5种。

 

 

大家需要清楚一个概念,这里的食物多样性,指的是食物原材料种类,而不是食物成品。举个例子:小王早晨吃了煮面条,中午吃了馒头,晚上吃了烙饼,睡前饿了又吃了面包。他一天是吃了4种食物吗?不,他只吃了1种,因为无论面条馒头还是烙饼面包,原材料都是小麦。所以想实现食物多样性,一定要考虑原材料是什么。很多人一看每天至少吃12种食物,觉得很难做到。其实对于自己的饮食稍微用用心,就不难完成任务。下面按不同的饮食场景,结合我自己的一些经验,给大家一些实现食物多样性的小技巧。

最简单——自助餐。自助餐可以在一餐中轻轻松松吃到20种以上的食物。相比实现食物多样性,最难的是控制总摄入量和各类食物比例,特别是肉类食物的量。取餐的时候,应当参考《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如图)的比例。实际操作经验:1.如果菜品种类总体比较多,就要每种菜只取一次。2.绿叶菜类大夹一下,肉类小夹一下,油炸菜品尽量不夹。3.不夹重复食材。比如凉菜区有酱牛肉,炒菜区有番茄牛腩,则只选一个。4.主食区多选粗粮,如蒸南瓜、蒸红薯、蒸山药、杂粮粥,少选白米白面,少选用油盐加工的酥油饼、炒面之类。5.每种蔬菜都要夹,多选熟的深色叶菜,如果有明油,可以适当涮一涮水再吃。6.有鱼选鱼,无鱼选鸡。因为肉类总体容易超标,所以尽量选择水产和白肉类,猪牛羊肉可以只选一片/块。7.水果如果有很多种,每种只要一小块即可。8.从食品卫生的角度,尽量吃热加工的菜品,少选凉菜。

相对简单——食堂集体餐。单位有集体食堂,即使菜品相对单调重复,对上班族来说也是一大福音。食堂就餐人群只要不挑食,也能够轻松做到食物多样性。实际操作经验:1.每次选择3~4种混合菜品,比如肉炒某种蔬菜,某两种蔬菜混合炒之类,像“素什锦”一般会用到芹菜、胡萝卜、木耳、花菜、腐竹,这一下就是5种食物。2.主食尽量选粗粮,品种太少时,就一部分米饭+一个馒头搭配,这又是2种食物。3.如果有土豆丝/炖土豆之类的菜,可以涮过之后当主食,同时减少其他主食。4.菜品如果油较多、有挂糊,可用水涮过再吃,能减少油盐摄入。5.自己加餐1种水果、1份奶制品,如果再来点坚果就更好了。

略有难度——外卖、外出就餐。一个人胃口有限,点不了太多菜品,食物种类就会受到限制。实际操作经验:1.选择能够拼配的套餐类。现在的外卖软件里一般都能显示菜品的原材料,尽量选择使用新鲜材料(不带腌肉腊肉咸菜泡菜之类),且种类多的套餐。2.点外卖的同时,可自备一点生食蔬菜、水果、奶制品、坚果,轻松增加4~5种食物。3.自备一盒即食麦片,增加主食的粗粮比例。4.找个同事,大家一起点餐拼着吃。

略有难度——自己做饭。这个难度主要是指一人做饭一人吃的情况。如果是一家几口共同吃饭,每次炒两三个菜,食材搭配起来难度不大。实际操作经验:1.杂粮大法。家里备各种各样的小包装杂粮,可以掺在一起,每次取一点提前泡上,第二天煮成杂粮饭/粥,营养又美味,轻轻松松实现十几种食物摄入。2.采购食材时,至少包含两种深色蔬菜,下次采购换种类。3.每天换一种肉/鱼类,比如可以“鸡肉—猪肉—牛羊肉—鱼”这个循环。4.多用“杂烩”做法,自己吃饭不用讲究“卖相”,却可以使用很多种食材,每种只用一点就好。5.家里常备奶类和混合坚果,每天喝奶时吃一小把坚果。

中国注册营养师  曹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研究显示:口蘑的钾是香蕉的12倍
下一篇:秋季养生,吃“三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