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网·人民健康与全国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共同推出“重阳佳节 关爱老年听力健康”系列科普节目,在主题为《老年听力损失如何发现》节目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院院长韩德民表示,老年听力损伤会引发系列问题,要关注老年听力健康,主动进行听力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听力障碍对老年人群的不良影响。
韩德民表示,老年听力损失最明显的特点是听觉言语能力下降,进而造成交流障碍,反应迟缓,引发孤独感。此外,老年听力损失还可以引发关联性危害,如由于不能与家人进行有效交流,造成家庭关系不融洽,在家庭生活关系中处于边缘化的现象,久而久之会增加焦虑、抑郁的风险。受听力损失影响,老年人群的避险能力也会下降,意外伤害和跌倒的风险会大幅增加,单独出行时上述情况的发生率更高。
“情绪容易波动、讲话声音比较大、易怒等现象是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韩德民介绍,随着听力损失不断加重,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脑功能都会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生活节奏、反应速度以及同他人的互动水平也会逐渐下降。现有研究发现,阿尔兹海默症在伴有轻、中、重度听力损失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年人的2倍、3倍和5倍。
如果家中老人出现疑似听力损失的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听力检查。“三甲医院一般都有临床听力检测项目,也可以通过自我观察法对老年人的听力情况进行筛查。”韩德民介绍,在家中可以通过观察的方式对老年人的听力状况进行自查。比如,如果老人看电视的音量比较大,交流过程中要求他人复述次数比较多,或经常出现与家人沟通障碍的情况就需要引起重视。此外,问卷筛查法也是检测老年人听力损失的重要方式之一,问卷内容包括多种在临床中的常见问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老年人听力筛查。
韩德民介绍,如果确诊了听力损失,就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或者植入人工耳蜗,帮助老年人恢复听力。对于适用助听器的患者,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存在手部灵活度下降、视力下降等情况,建议选择体积稍大、操作简单的助听器,如耳背式助听器,以便日常使用方便。对于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老年人,韩德民建议,可以选择植入人工耳蜗。人工耳蜗包括电极、语言处理器、语言接收器三个部分,通过将电极植入耳蜗,将语言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电信号将刺激耳蜗中的毛细胞来帮助听力损失人群恢复听力。相比助听器,人工耳蜗的声音质量以及灵敏度更具有优势。
老年听力损失可防可控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十分重要。韩德民强调,5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需要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如果出现轻度听力损失,可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针对原发疾病治疗、康复训练以及药物治疗等形式控制或者减缓听力损失的发展速度。
此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内分泌环境不稳定以及存肾脏功能不佳都是引起和加重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因素,预防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定期体检,了解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及时控制引发老年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听力损失老年人的数量将持续增加,已经成为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听力损失患者的家属需要关注老年人群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更多关注,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崔元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