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如何实现“老有所养”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作为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健康卫生服务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6日,位于北京首钢园展区的2021智慧康养高峰论坛现场座无虚席。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从业者分享经验、发表观点,共同为实现我国老年人的“更美夕阳”建言献策。
在2021智慧康养高峰论坛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有2.6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7%。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0%,国家会进入中度老龄化的阶段”。
王海东尤其对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表示担忧,“养老方面,大城市市区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与郊区养老机构空置率高的情况并存。医疗方面,老年人平均住院率是全人口的两倍左右,老年人的医疗费用负担是平均人口的4倍左右。”这样的压力对于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出了新要求。
老年人在健康方面还有哪些需求?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高成运以其参与过的4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给出了答案。调查显示,38%的老年人需要上门看病服务,11%的老年人需要康复护理,10%的老年人需要心理咨询。此外,我国目前有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多病共存是老年人普遍的状态。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在过去十几年都维持在高水平,未来40年中国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还会大幅度增长,老年人口医疗卫生消费占GDP比重将在2050年超过5%。老年人对于身体健康和疾病预防的意识越来越强,在保健品消费方面,2015年我国保健品消费额是2000亿元,老年人消费超过了50%。
如何完善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康养服务体系?“专业的人才队伍是最关键的。”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认为,要真正做好医养结合工作,首先要有适合的人。从专业人才的基础教育、继续教育、薪酬待遇,到发展空间、社会评价等,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打造。此外,还要对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在预防、照护等方面进行分类管理和服务。在体制上,发挥党委和政府的作用,涉及多部门的系统工程紧密协调协作,保证政策的变革跟上服务发展的需求。在制度优势、文化优势之外,强调医养结合的科技支撑。推出健康养老指数,以评促建等。同时,梁万年还指出了目前我国在“康养结合”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整合性服务与部门职能条块化之间的矛盾即资源整合的问题,医养结合项目审批存在堵点,医保适老化改革还需更进一步,基础医养结合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不足等。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新养老观也在形成,老年人对于养老质量也有了更高的期待。高成运认为,高质量的老有所养还需要不断丰富社会供给。如打造老年健康通识课,老年人的健康评估和照护要有更多制度安排;顺应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传统,还要倾斜更多政策、资源和服务,打造康养社区综合体;还需要开展全域适老化改造,从居家、社区的适老化,扩展到医院、商场、公园、银行、交通,以及网络空间等领域。
记者在服贸会现场看到,在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老年健康这一主题展示区,重点展示了养老服务、辅助器具、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其中,展出的远程医疗设备、各类型的机器人、中医诊疗器具、3D传感技术、医药健康产品等,都吸引了参会者驻足。
“我们还可以像推动汽车进家庭一样推动养老服务机器人进家庭。它是数字时代的一个标志。”高成运说。(本报记者 高艳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