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会正式开放。本届服贸会首次设立了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围绕“数字健康、创新融合”主题,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龙头医药企业纷纷亮出创新产品,向世界展示了医疗技术高水平、医药研发新成果和健康服务新趋势。
数字健康解决方案“组团”吸睛
走进展区,最热闹的要数设于中心位置、由北京的9家公立三甲医院和北京市疾控中心组成的“智慧医疗卫生服务”集团展区。多种健康解决方案在这里“组团”推出,吸引了众多观展者驻足。
卒中,作为我国居民主要死因之一,发病急,救治要求高。针对这一重大难题,多家医院带来了各自的看家绝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5G移动卒中单元项目”利用物联网、互联网、5G等创新技术,形成了患者“上车有专家、专家有工具、工具有平台、平台有信息、信息通患者”的救治整合模式,为患者争取救治的黄金时间。
巨大的展示屏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熊云云博士一边讲解一边发问:“一般来说,急性卒中患者如果不能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6小时内机械取栓,恶性结果往往接踵而至。这样的结果可以扭转吗?”她给出的答案让人欣喜:借助该院自主研发的脑灌注自动化评估系统,部分患者可实现超时间窗溶栓、取栓。
临床上,不少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多种疾病,如肾功能不全、心衰、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等,甚至会有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不适合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情况。在冠脉狭窄50%~90%的情况下,如何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安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带来了首个医企联合人工智能实验室创新成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否需要冠脉造影与植入支架。
手术机器人全面“来袭”
“智慧医疗卫生服务”集团展区还展示了一大批手术机器人。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是目前国际唯一可实现复杂骨盆骨折复位的手术机器人,彰显了我国骨科手术的智能化水平。
在我国,患癫痫、帕金森等病的人群超过4000万。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展区展出的我国自主研发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不但可实现开颅导航,还能更精准地实现毫米级别核团的定位。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展区,工作人员指着面前的微创血管介入手术辅助系统介绍,该系统可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手术,更安全地为患者实现更精准的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展出的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系统,改变了手术思路,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与安全性。
通过这些手术机器人,参观者看到了医学技术的创新样态和健康价值,更体会到了医学工作者为了患者健康福祉的不懈努力。
现代与传统魅力交相辉映
中医药专题作为历届服贸会的重点内容之一,多次获得“最佳展区”的称号,此次也备受关注。传统与现代的魅力,在这里交相辉映。
民族医药展区的中医气功、瑶医和藏医展台前人头攒动。中医针灸悬针主要传承人李耀民展示了中医气功功法和针法,几位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的患者体验后,对治疗效果连连称奇。
整个上午,北京瑶医医院主治医师程彩红一刻也没有休息,凭借擅长的瑶医目诊连续服务了30多名体验者。
中药老字号同仁堂展区,手工泛丸传统制作技术引人关注。一级大工匠田新民师傅一手执竹匾,一手用竹刷掸水,经过推、拉、揉等操作,匾内的药粉一会儿就滚成了一颗颗均匀浑圆的小药丸。
通过服贸会,人们看到中医药也散发着现代魅力。同仁堂国际互联网医院中医智慧屏前排起“候诊”长队,该仪器一扫描体验者的面部、舌面信息,很快就能根据中医理论进行数据分析,给出检测结果和养生建议。
数字中医展区最“闪耀”的要数经络调理机器人。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将传统中医疗法与柔性机器人、人体三维视觉追踪、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相结合打造的智慧中医一体化解决方案,可一秒钟内完成全身处方路径规划与提取,双机械臂模拟人的双手,30分钟便可完成精准治疗。
现代制药领域,中国生物的展台对媒体的吸引力毋庸置疑。新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新冠特异免疫球蛋白等的研发进展,成为记者们最关心的话题。普通观众则在该展区的互动区,兴致勃勃地观看新冠疫苗生产基地画面,了解一支疫苗的诞生过程……
从去年700平方米的展区,到今年6600平方米的专题展馆,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区的“做大”,让人们的观展之旅延续一整天也意犹未尽。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为服务贸易创造更加安全优良的发展环境,同时北京医疗卫生服务的多样化、优质化、品牌化、国际化将不断加强,卫生健康相关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对服务贸易的贡献度也将进一步增加。”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副主任钟东波的一席话,让观众对未来的服贸会充满期待。
本报记者 崔芳 高艳坤 特约记者 姚铁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