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每个口罩累计佩戴勿超8小时

2021-09-06 14:52:04    广州日报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目前,仍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勤通风等做法,不仅是针对新冠病毒的防护措施,也应该作为良好的生活习惯继续坚持下去。具体应该怎么做?广州日报记者查阅了国家相关指引。

人员密集、通风不良场所都应戴口罩

对于戴口罩,总的原则是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与他人距离小于1米时都应当佩戴口罩。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最新版的《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普通公众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头和酒店公共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时,以及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在餐厅、食堂内处于非进食状态时,都需要佩戴口罩。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密闭场所需要戴口罩外,当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和公园等室外场所时,也需要佩戴口罩。

另外,在医院就诊、陪护时,接受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登记行程信息等健康检查时;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都需要佩戴口罩。建议家里日常备用一些高级别口罩,当出现了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到医院就诊的时候,佩戴更高级别的口罩,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全面防范传播风险。

口罩的正确使用、储存和清洁是保持其有效性的关键。建议选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并且注意,戴口罩前应该先清洁双手,把口罩覆盖在脸部口鼻上,将两端绳子挂在耳朵上;用双手的中指紧压口鼻上方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其紧密贴合;双手同时向上下方向将口罩的皱褶拉开,确保完全覆盖住口鼻和下巴。

当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需要重复使用的口罩在不使用时,最好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而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则不建议重复使用。戴口罩期间,如果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应该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

建议家庭存留少量颗粒物防护口罩(如KN95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备用。外出要携带备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干净的存放袋中,避免挤压变形,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处理。

洗手遵照六步洗手法

除了佩戴口罩,规范洗手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自己和周围人的健康。根据《公民防疫行为准则》,我们在手脏后,做饭前,餐前,便前,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要洗手或手消毒。外出返家后,护理病人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做清洁后,清理垃圾后,便后,接触快递后,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或手消毒。

有效的洗手方式是“六步洗手法”。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第四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第五步,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第六步,将五个指尖并拢放在另一个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建议尽快接种疫苗

只要符合条件且没有接种禁忌的人群,都建议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目前广州正对12岁以上人群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主要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分为两种技术路线:灭活疫苗(2针剂)和重组亚单位疫苗(3针剂),前者为北京生物或北京科兴中维生产,后者为安徽智飞生产。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2针剂疫苗两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在3周以上,第二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3针剂疫苗,相邻两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在4周以上,第二剂尽量在接种第一剂次8周内完成,第三剂尽量在接种第一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

两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批,接种紧急和注意事项也相同。对于尚未开始接种的市民来说,两种疫苗都可以放心选择接种。目前灭活疫苗可用于12岁及以上人群接种,重组亚单位疫苗暂时只用于18岁及以上人群接种。60岁及以上人群和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60岁及以上人群都建议接种。12岁以下人群目前尚不能接种疫苗,建议其身边成人积极接种,以形成免疫屏障。(记者伍仞)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没有保质期的食材可以无限期保存吗?专家一图解答
下一篇:9月5日广东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