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浪滚滚的大暑天,不少人依靠空调和冷饮“续命”。没有这些条件的古人是如何度过炎炎夏日的?在古代,上至皇室贵胄,下至普通百姓,每到盛夏,都离不开酸梅汤。
这款消暑饮料始见于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彼时的酸梅汤还是咸味饮料,仅将乌梅与豆豉一起煎成浓汤饮用。之后配方和口味一直不停变化,或配以甘草,或兑以甘蔗汁、蜜糖、红糖等,但乌梅是始终不变的主角,口味也逐渐演变成酸甜味。乌梅汤煎好后,古人还因地制宜,或沉在井内、泉水中浸凉,或用冰块冷镇,制成凉爽沁脾的冷饮,消夏时“解伏热,除烦渴,消暑热,止吐利”。宋朝人甚至还炼制成“浓缩型”的膏方乌梅汤,可保存较长时间,随冲随饮,浓淡适口。真正让酸梅汤坐上暑月饮料王者之位的朝代是清代。乾隆皇帝是酸梅汤的超级粉丝,经御膳房改进的“土贡梅煎”,除了味道可口,还有开胃健脾、解腻除烦、生津止渴的功效,被乾隆赐名“清宫异宝,皇家御饮”。此后,酸梅御饮配方流入民间,不少经营酸梅汤的老字号流传至今。
目前,人们自制的酸梅汤组方不尽相同,但大多以乌梅、山楂、陈皮、甘草、桂花、冰糖等为主要原料。乌梅是酸梅汤的灵魂,它实际上是青梅经过低温烘干后焖至表皮变皱,色泽变黑的一味常用收敛药,其味酸性涩,归肝、脾、肺、大肠经。中医认为,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出汗较多,津液受损,故容易出现口干烦渴、胃口不好、肠燥便秘等阴虚内热症状。乌梅擅生津止渴、清热消暑、除烦安神;夏季大多胃口不好,山楂不但能酸甘敛阴,还有开胃消滞的功效;陈皮行气宽中、开郁解腻;桂花芳香醒神、健胃生津;甘草甘缓和中、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冰糖味甘性平,和胃润肺。酸梅汤药性平和,能解暑生津、开胃消食、醒脑除烦,适合夏季汗多口干、纳食不香、头昏脑涨、心烦失眠等阴虚暑热诸症。
酸梅汤虽然是大众清暑饮料,但并非人人皆宜。首先,感冒患者应避免饮用,无论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治宜解表、驱“邪”外出,酸梅汤则以收敛为主,可使腠理闭塞,外邪难以发散;同理,酸梅汤的酸涩之性也会影响经血正常排出,经期女性不宜过多饮用。其次,体内湿气过重、脾胃虚寒、胃酸过多者,应避免饮用酸梅汤。此外,酸梅汤含有冰糖,可使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及肥胖者不宜饮用。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中药房主任中药师 曾荣香 □中医师 禤影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