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 陈诗慧 □中医师 禤影妍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因为生闷气、发脾气、爱赌气等不良情绪而导致抑郁、月经不调、胃痛腹胀、乳房胀痛、中风、肿瘤,以及各种极端冲动行为等,故中医素有“万病气上来”的说法。
中医所说的气,看不见摸不着,为何成为万病之源?所谓气,又称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在人体升降出入、环流不息,称为“气机”。人体内的元气充足,运行畅通,是身体健康的基石。相反,若元气不足,出入升降失调,气机循行受阻,就好比道路拥堵,可造成交通瘫痪是一样的道理。故《黄帝内经》很早就提出“百病皆生于气”的理论。明代大医张景岳也认为:“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周流于一身的气机,哪里不通,就在哪里为患。
道路交通网络的顺畅无阻,离不开各个路段的协调管理。人体气机通畅,有赖于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作用。天地之气,水汽蒸发,云降为雨,周而复始。人体之气也一样,同样遵循水升火降的原则运行,一升一降,无有穷已。如肺主宣发肃降,肾主固涩纳气;脾主升清阳之气,胃主降污浊之气;主心阳气鼓舞搏动,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的运行等。当脏腑生理功能活动障碍时,则会影响气机出入升降,气机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可见,若肺失肃降,可见咳嗽;肾不纳气,则见气喘;脾不升清,症见神疲乏力;胃不降浊,则逆而上冲,出现嗳气吞酸等症状。
除了脏腑功能失职,人们平常说的“气大伤身”,主要是指情志过极,喜怒哀乐失常,使得气机受损,逆乱为患。《素问》记载:“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意思是说,人在愤怒时,肝气上逆,血随气升,可见头晕头痛、面赤耳鸣等症;狂喜伤心,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就是典型病例。过于悲伤,可使人意志消沉,精神萎靡,胸闷气短;人在惊恐时,气陷于下,可出现二便失禁;惊能动心,心气紊乱,症见心悸怔忡等症;劳累不堪,可见神疲乏力、懒言;思伤脾,长期思虑过度,精神紧张,可使脾气郁结,运化失常,出现食少腹胀等症。由于情志失调,使得人体气机或郁滞不畅,或升降失常而逆乱,导致脏腑气血发生变化,气血周流全身。可见,“气性大”的人全身上下都受损。
中医治病必求于本,气之为病者,当以调气为治病的根本。平时避免大怒狂喜,大悲大恐,忧思劳累,是怡情养性的好方法。《黄帝内经》把这种调气养生治未病的方法上升为历练人生后的修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对脏腑功能失常,七情太过,已造成气机逆乱,已经致病者,中医谴药施针,均以补虚泻实,条达疏导为法,纠正气之偏盛偏衰状态,使气机升降有序,开合正常,机体气血、阴阳归于中正平和,则病祛体健也。常用的方法有两个:
按摩。人体身上自带不少控制不良情绪,调畅气机的穴位。譬如,当觉得烦躁易怒,心绪不宁,甚至思维紊乱,乱发脾气时,不妨揉按以下2个常用穴位:太冲穴,也是人们熟知的“消气穴”。它位于足背侧,在第一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该穴为肝经原穴,有清肝泻热、疏肝理气、镇静安神、平肝熄风、舒筋活络等的作用。筑宾穴,位于小腿肚内侧,太溪穴上5寸处,是人体解毒要穴,有宁心安神、除烦定志、理气化痰、活血祛湿的功效。
食疗。一些气味芳香的中药能入肝、胆经,轻清升散,能疏肝理气,开郁散结。如佛手、玫瑰茶、桂花、陈皮、柴胡、茉莉花、香附等。譬如,当两胁疼痛,口苦口干,脾气暴躁,伴痛经等中医辩证为肝郁化火时,可饮用玫瑰疏肝茶:玫瑰花8克,佛手6克,陈皮1瓣,绿茶3克,泡茶代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