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欧美一半人都用电动牙刷

2021-05-28 10:33:07    生命时报

本报驻日本、美国、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刘军国  张东秀  李  响

如今电动牙刷走进很多家庭。比起普通手动牙刷,电动牙刷在清除牙菌斑、防止蛀牙和牙龈疾病等方面的优越性也渐渐为大众熟知。

牙周病的主要病因是牙垢的堆积,因此,彻底清除牙龈中的牙石、保持根部表面光滑、彻底清除引起炎症的细菌是治疗关键。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可以预防牙周病。日本一项研究表明,电动牙刷比手动牙刷能减少更多的牙菌斑、牙龈出血。使用电动牙刷3个月后,牙菌斑减少了21%,牙龈炎减少了11%;而用传统牙刷刷牙3个月后,牙斑菌仅减少11.69%,牙龈炎降低6.51%。

根据AC尼尔森2015年的数据,日本电动牙刷普及率高达52%,美国紧随其后,普及率为42%,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的普及率也在30%以上。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大多数人都从电动牙刷中受益,口腔健康得到了改善,各类牙龈牙齿疾病也得到了预防。

日本临床牙周病学会网站称,30岁以上的成年人80%都有牙周病。该学会的理事长高井康博表示,一项调查显示,拔牙的首要原因是牙周病。牙周病不仅影响口腔内部,还影响全身健康,甚至影响健康寿命和社区生活质量。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牙周病与糖尿病、心肌梗死等各种疾病有着密切关系。日本的一项互联网调查显示,使用电动牙刷的人群约六成。从年龄层来看,50多岁的男性最高,为29%,其次是60多岁的男性27.1%。

在美国,牙齿就相当于第二张脸,不管是在日常生活还是求职,牙齿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人认为,好的牙齿不仅关乎健康,更是社交必备条件。73%的美国人认为不管一个人的笑容有多迷人,糟糕的牙齿也会毁了这一切。在这样一个护牙意识超强的国家,牙齿健康指数也名列前茅。据美国牙科协会的一项全民调查表示,64岁以下的成年人中仅有8.52%患有牙周疾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7.20%患有牙周疾病。

1992年美国推出了第一个超声波牙刷,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用电动牙刷的人群也在不断上升。根据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和西蒙斯国家消费者调查计算得出,2020年有1.1亿美国人使用了电动牙刷,预计到2024年人数将会上升到1.3亿。另外,该数据也指出,2020年,有461万美国人平均每天使用电动牙刷5次以上,每6个月有26%的人更换牙刷/刷头。

在德国,经过数十年的普及和研究,电动牙刷的功效得到大多数牙医的认可。据市场调研,61%的德国牙医认为电动牙刷的清洁效果强于普通牙刷。在电动牙刷普及的这些年里,德国民众的牙齿健康水平也在稳步提升。2016年,德国牙医学会发表了第五次德国口腔健康研究报告。成人和老年人所拥有的健康牙齿的数量在增加,其中,成年人健康牙齿的数量从11.9颗增加到16.8颗,老年人健康牙齿数则从4.3颗增加到10.3颗。成年人严重牙周炎患病率从17.4%下降到8.2%,而65~74岁老年人患有严重牙周疾病的比例也从44.1%下降到19.8%。德国牙医学会认为,这些积极变化与德国民众对口腔卫生重视度的提升,以及电动牙刷、牙线及漱口水的普及有很大关系。

在英国,电动牙刷的普及也为民众的牙齿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英国口腔健康基金会2020年发布的全国性研究结果显示,这一年,使用电动牙刷清洁牙齿的英国成年人首次超过了使用手动牙刷的人。目前,大约有67%的英国成年人使用电动牙刷。发表在英国《临床牙周病学杂志》上的临床研究证明,在长达11年的对比研究中,电动牙刷可减少22%的牙龈退缩现象和18%的蛀牙。

此外,电动牙刷的诸多好处使得其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颇受欢迎。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关节炎、手动刷牙比较困难的老年人,电动牙刷不仅可以深度洁净牙齿,较大的手柄更易于握持;对于戴牙套的人,电动牙刷可以轻松绕开牙套固定节点;对于儿童,专用的电动牙刷可以播放音乐或连接到计时器应用程序,鼓励延长刷牙时间,促进牙齿清洁与健康。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生姜,一家人都用得上
下一篇:人老了,怎么才能好好相处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