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从减少“非必要熬夜”做起

毛建国    2021-03-25 11:33:45    北京青年报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日前发布的《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当下我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一项对2002名18岁至35岁青年进行睡眠相关问题的调查显示,近六成(59.5%)受访者习惯晚睡,入睡时间均在23点以后。同时,受访数据显示,睡眠质量差同时也带来了“易感到疲劳困倦”“注意力难集中”“头晕、内分泌紊乱等身体问题”“情绪不稳定,易烦躁、焦虑”“记忆力减退”等影响。

对于现代人来说,许多古训和老传统已经很难做得到了。比如说“早睡早起”“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早已经成为“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回忆。其实睡眠差带来的最大问题,在于它会对人体机能产生持续和不可逆的影响,并由此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睡眠差主要是熬夜的问题,很多人可能忽视了熬夜的“熬”,也是煎熬的“熬”,它是对身心的长期透支和摧残。大量病例研究证明,与长期熬夜伴随的是癌症风险高、心脑血管病风险高、诱发糖尿病、引发神经衰弱、影响生育能力、伤害眼睛、免疫力下降、引发胃肠病、抑郁情绪多等可怕结果。

有专家讲,“人类还没进化到能熬夜的体质”,核心问题正在这里,我们不要指望可以通过一些现代手段,能够抵消熬夜的影响。熬夜的原因十分复杂,有些熬夜没有办法避免,但有些熬夜则是非必要,所以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减少“非必要熬夜”。

有些熬夜完全是自身原因。比如,很多人睡觉前都会玩一会儿手机,有的可能只想刷10分钟短视频,可在不知不觉当中,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就过去了。即便窗外出现了鱼肚白,身体已经十分疲惫,还是拿着手机,纵情于娱乐之中。有人提出睡个好觉先从不把手机带进卧室做起,这很有道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制力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强,不能做到充分自制,那么就把一些App卸载掉,甚至于把手机扔在一边,反而成了最好选择。

对于很多人来说,熬夜驱动力来自工作。有些加班族迫不得已需要熬夜加班,但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当前加班文化有没有泛滥乃至被扭曲的一面?一些工作有没有必要天天加班、长时间加班?有不少人虽然不是每天加班,但是不在加班时也依然要保持“在线”,哪怕到了夜里十一二点。这是一种怎样的职场文化呢?

熬夜已经成了睡眠的最大杀手,有些熬夜不可避免,有些熬夜则完全没有必要。那么,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减少“非必要熬夜”做起。这涉及到个人、社会、单位,也需要一些市场主体作出思考和调整。因为“人类还没进化到能熬夜的体质”,自然也不能进入到必须熬夜的轨道。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网购药品要方便更要安全
下一篇:手机问诊 远程会诊 网上转诊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